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台媒:民进党两颗太阳 格局大不同

2014年01月21日 08:38: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9日做出《2014对中政策检讨纪要》后,各界批评不断,认为并没有诚实面对执政最后一哩路问题,大陆国台办也批评为“走台独老路,死胡同就是死胡同”。蔡英文在会中提出连珠炮式的“然后呢”质疑,随后悄悄派出核心幕僚群密访北京,苏贞昌同时展开欧洲行,预定在英国发表民进党“对中政策”演说。两个人揭开了民进党主席选举角力的帷幕,也为2016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精心布局。台湾《中国时报》21日社论说:从两个阵营的出访安排可以看出,苏蔡拚民进党最后一哩路,已经做出不同选择,而且高下立判。

  苏贞昌《检讨纪要》发布后,曾经接受电台访问,提出所谓“海滩之鸥”和“中国加1”的论述,所谓“海滩之鸥”,比喻两岸关系如同人和海滩的鸥,各走各的,互不相干,顶多是彼此欣赏。而“中国加1”的说法就是借用“东协加3”的国际惯例,这样的比喻充分说明苏贞昌内心中的两岸关系是“一边一国”,在这样的心态下想要和大陆打交道,基本上不存在可能性。

  针对苏贞昌的说法,谢长廷就认为“海滩之鸥”说不恰当,如果说大陆要“抓”台湾,或是民进党想要与大陆交流,就不可能不接触,既然要接触就不可能两不相干;而“中国加1”说,谢长廷表示不解,既要讲“中国加1”,为何不讲“台湾加1”?但是蔡英文没有对苏贞昌的说法表示反对,她认为苏贞昌的意思就是“台湾跟中国如果能够互相尊重,一定可以和平相处。”

  在言语上,苏贞昌“台独”本质鲜明,蔡英文则表现得较为含糊,一方面不得罪基本教义派,另一方面也预留了较为务实弹性空间,就如同她对于“中国政策”辩论的表态一样,她认为两岸关系很复杂,如果要办辩论必须作完整而精密的规划,有些事适合辩论,有些事不适合。不清楚表态,含糊笼统,展现了蔡氏风格,也说明民进党处理两岸关系的两难。

  我们不仅察其言,更要观其行。苏贞昌展开欧洲之行,蔡英文派出核心幕僚访大陆,两人选择了不同的道路。苏贞昌访欧行程非常神秘,出发前并未多所透露,唯一公开行程是在英国亚非学院台湾研究中心演讲,随行的有民进党驻美代表吴钊燮和国际事务部主任刘世忠。无可避免地,他将继续强调民进党“结合国际走向中国”的“民主同盟”策略,也就是和美、日、韩等国家结盟,对中国大陆进行围堵,不过这根本不符合两岸当前和平发展的大势,也不符合美中倡议的新型大国关系的大局,不过是呼应日本安倍的冷战思维。

  蔡英文在言语上保持模糊、保留弹性,行动上却已经改变了过去的思维,开始和大陆进行沟通,毕竟上次选举的经验告诉她,从“全球走向大陆”的路径是行不通的。2012年蔡英文积极和马英九“从大陆走向全球”的策略做区隔,她从欧洲德国到英国再到菲律宾,但是最后证明,民进党的最后一哩路还是差在两岸关系。蔡英文记取了教训,这次改变路径了。

  蔡英文幕僚团阵容庞大,以小英基金会执行长林全领军,包括前台湾地区安全部门副秘书长江春男、前台当局“经建会主委”胡胜正、“副主委”张景森、前台湾“金管会主委”施俊吉、前“台湾地区大陆事务管理部门副主委”邱太三、前台湾“主计长”许璋瑶、“立委”萧美琴、蔡其昌等人,呈现了影子内阁的气势,和苏贞昌出访阵容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不但说明了民进党“两个太阳”强弱态势逐渐明朗,民进党内务实派也已占据主流地位。

  文章还指出,林全一行主要目的是了解中国大陆经济,除了与智库交流外,也参访了统计局等官方机构及民间企业。林全表示,行程是双方讨论出来的,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交流。蔡英文也表示希望这次的旅程对台湾社会有帮助。

  中国经济正要转型,人民币的国际化与自由化是转型成败的关键,台湾在推动新台币自由化与金融开放过程中,留下许多正面与负面经验,林全、胡胜正等人学养与实务经验都很丰富,是大陆非常有兴趣接触的人。从昨天蔡英文和出访人员的记者会中,可以感受到民进党正式接触大陆之后的新鲜感,也不掩他们脸上的兴奋之情。

  社论最后指出,蔡英文这颗上升的太阳,国民党该警惕了。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