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评所谓"台日渔业协定":两岸联手保钓才是正道

2013年04月19日 09:41:00  来源:中国网
字号:    

  日本政府多年以来一直冷落台湾的渔权谈判诉求,为何这次却“大发慈悲”?台湾会因为这些“小恩小惠”放弃保钓立场吗?日本这出“离间计”能唱成功吗?……几天来,日本政府与台当局举行渔业谈判并签订协议引发的后续争议持续在两岸发酵。台当局强调“这是无关主权的‘事务性’谈判”,但事实果真如此吗?钓鱼岛的渔权和主权真的可以就这样被分成不相干的两部分吗?

  台日渔业纠纷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把钓鱼岛管辖权交付日本之后,台日间从1996年起进行了多达16次的渔业谈判,但皆因双方都坚持拥有钓鱼岛主权,加之日方毫无诚意、态度傲慢,而都以失败告终。直到今年4月10日,台日渔权谈判才出现“重大突破”,在双方当天签署的这份协议里,日方允许台湾渔船在其所谓的“专属经济区”作业,但不得进入“钓鱼岛12海里以内的日本领海”作业,不得有登上钓鱼岛的举动。

  单单看日本的这些“条件”,还不够清楚吗?台湾渔民进入本属于自己国家的海域捕鱼,却要先征得日本的同意!?这就是台当局口中的“大突破”?这明明就是等于默认了那片海域的主权是属于日本的!

  台日渔业协议引来华人世界一片哗然,日本令台湾“以主权换渔权”的阴谋,还有另一个隐藏得更深的“定时炸弹”,那就是“不让台湾渔民进入钓鱼岛12海里内作业”这一条。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各国有权确定不超过12海里的领海”,当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了12海里的领海制度。日本这么做,就是在诱使台湾承认日本拥有钓鱼岛的实质管辖权,变相将钓鱼岛的主权拱手让予日本,真真是处心积虑!
 
  “没有主权何来渔权?”在保钓问题上历来强硬的香港媒体把这个尖锐的问题抛到前台,香港《大公报》呼吁:台湾切不可接受这种自失立场的条件,这不仅与台当局的保钓立场相左,也为台湾日后的保钓行动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台湾媒体《旺报》直言:日本迄今未公开承认钓鱼岛主权存有争议,只同意区分对待主权与海域管理权问题;双方搁置了主权争议,却未解决双方坚持拥有主权的问题,渔权管理机制问题亦待厘清。国民党前“立委”邱毅更是一针见血:马英九很明显在美国压力下受了日本丢出诱饵的迷惑,致使在台日渔权谈判中丢失了主权立场。这个结果将是贪小失大得不偿失。

  谁都知道钓岛的关键问题是主权问题。渔权固然重要,但也绝对不能以主权换渔权,失去主权的渔权,能长久吗?能让渔民有尊严吗?日本人赐予渔权,台湾就应该感激而不再提主权吗?

  自去年下半年日本唱起“购岛闹剧”以来,台湾官民上下一心,展开了一波又一波的抗议活动;大陆海监船也开始在钓鱼岛海域展开常态巡逻。两岸保钓同仇敌忾,直接造成了日本政府此次低下“高昂的头”。日本对两岸联手保钓的恐惧,不正间接证明了两岸联手保钓的重要性吗?国台办发言人范丽青近日再次强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在捍卫主权的基础上维护两岸渔民在这一传统渔场的渔业权益,是两岸双方的责任所在。

  渔权和主权绝对不能分割,台湾和大陆联手保钓,才是正道!(萧青)

[责任编辑:赵静]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