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从产业链角度剖析台湾电影市场

2011年09月20日 14:24: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自从电影“海角七号”在2008年创造5.3亿元(新台币,下同)的惊人票房开始,岛内陆续出现几部叫好叫座的影片,也再度燃起民众对于台湾影片的信心。电影“赛德克·巴莱”的上映,更代表台湾电影界也能够拍出高成本且气势磅的电影。只是,制作过程格外艰辛,尤其是在筹措7亿元的制作经费方面,甚至还惊动到台湾地区副领导人层级帮忙找天使资金挹注。台湾《经济日报》19日刊文表示,这样的现象不禁令人担心,“赛德克·巴莱”的成功是否只是个案,因为不可能每一部台湾影片的资金筹措,都能找到重要人士奔走协助,这种方式是机运,不是机制。 

  台“文建会主委”盛治仁即指出,台湾电影制作环境不健全,当局希望建立电影中介和经纪人制度,让导演可专心创作、拍片,其余资金引进、营销等工作,则由当局协助解决,“成功不能只是单一个案”,展现了建立机制的决心。或也有鉴于台湾文创界的困境,是无法结合创意、生产、通路和营销等四大领域,导致创作者不仅要创作还要为其它事务烦恼,因而当局也提出建立媒合平台以整合四大领域的构想,让创作端和营销端跨界结合。 

  文章指出,从产业自主发展的角度来看,产业链的完整性的确重要,但请当局先别急着做整合;倘若今天台湾电影界真的被当局力量整合,就不得不让人担心,创意也可能被整合掉了,反而很难再拍出令人惊艳的作品。今天既是讲产业链,就该把台湾电影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弄清楚,再拟定协助解决之道。去年起,“新闻局”已开始委托研究机构,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解构及分析台湾电影产业的结构性问题,应是一个好的起步。 

  从目前台湾电影产业链的情形来看,即以“赛德克·巴莱”为例,拍片阶段的美术搭景由日本团队执行,现场爆破专家来自韩国,而后制也非在台湾地区完成。别怀疑,单以电影的生产阶段,台湾地区人才就已无法完全支持,更不用讲通路及营销人才。目前台湾电影除了拥有满腔热血的编剧、导演外,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实在不多。 

  更糟的是,当局在推动产业资源的分配上也因此产生盲点,“新闻局”的补助金发给编导都不够,还奢谈什么其它环节的辅导,而电影产业旗舰计划的经费规模也只是许多科技计划的零头;拥有相对丰富辅导资源的“经济部”,多只关心数字内容的动画及游戏领域,哪管得了其它产业链的环节。因此,当局想要整合产业链,单以岛内现况来看实在是无链可整;务实一点,不如先从当局跨部门产业辅导资源的整合开始。 

  此外,目前岛内电影产业的发展存有另一项资源,也就是科技业转进电影产业者;相对比较起来,这些业者有通路布局及商业运作的想法,但其所拍摄的电影,成功者有限。因此,虽然科技强调来自人性,但还是需要打动观众的心,倘若这些资源能够挹注真正电影人,相信应是互利双赢的结合,当局也可以在这方面扮演其对话的媒合角色。上周“文建会”结合12家创投公司,规划未来十年共同投资文创产业120亿元,展现了更积极的功能。 

  文章表示,在台湾电影产业的国际定位方面,拍出优质的台湾影片成品并出口到其它地区,固然是产业国际化的重要一环,但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任何一段的产业链也都可以参与国际电影的拍摄与制作;再以“赛德克·巴莱”为例,其制作、编导及出品公司虽然是台湾本地的人才与企业,但也有许多岛外团队的参与,这部分也是国际化。因此,未来台湾电影产业除了完整成品的发表之外,在国际合作上还有哪些可积极扮演的角色,亦是需要探究的,电影产业政策的推展才有方向可循。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高斯斯]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