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台高教M型趋势严重 教改政策须重新系统考量

2008年08月04日 10:29:00  来源:
字号:    

  台湾《中国时报》3日刊载社论指出,不少人担忧今年会不会出现零分考上大学的现象,却忽视大学入学供需失衡的现象,已经在今年正式出现了!根据大学考试分发登记缴费的纪录,今年各大学考试分发招生名额共85270个,却只有八万三千多人选填志愿,换言之,录取率已经正式超过百分百,创下了台湾高等教育史新纪录。 

  事实上,近几年从高中职到大学院校已经出现招生不足的情形,显示过去在教育改革松绑过程中,完全未考量人口成长的因素,结果在各级学校数量大幅扩张之下,如今不但招生时各校(尤其是私校)人人自危,连起码的最低录取标准都很难再要求。前几年大学指考录取率已经高达九成以上,所以出现十八分可以上大学的现象,今年录取再达百分百,已经创造了“零分上大学”的条件,逼得大学招联会祭出各科缺考不能分发的措施,就算因此避免了零分上大学的机率,但迫在眉睫的“招生不足”问题,已经不能不面对了。

  社论说,其实,教育部门也不是没警觉,包括最近设立招生门槛、订定入学标准、大学评鉴、研拟退场机制、招收大陆学生、甚至研拟“私立学校投保履约保证实施办法”草案,帮助私校学生投保万一学校倒闭理赔学费等,但这些措施多半沦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完全缺乏远见与连续性,反而突出政策风险评估机制不足的危机。 

  目前在岛内一百六十多所大学中,已经出现一些学校每年招不到五百名学生的情形,甚至许多科系早已快撑不下去;这一连串问题其实都需要当局认真的思考:究竟在面对社会转型与少子化的冲击下,在教育资源稀释的现实中,台湾高等教育的定位如何?政策方向何在? 

  社论指出,相对于十多年前日本开始面对少子化趋势下,他们如何下定决心进行公私立大学的大幅整并与重组。日本目前大学录取率已逼近百分之百,近四成大学招生名额面临不足,各大学之间的课程、科系,甚至招生对象都在进行调整,就连东京大学也已开始专为成人及退休人士开班授课,改变了过去大学学术导向与招生传统。尽管日本还有许多短期大学与不同性质的学校,但仍遭受国际上“高教同质性过大、弹性不足”等批评。相对之下,台湾又有哪些因应对策呢? 

  其次,随着台湾教改中的“教育松绑”,教育上M型化的趋势越来越严重,公私立大学间的资源差距加大,阶级复制情形越来越普遍。由于资源与声望不同,许多弱势团体想借由上大学(尤其只能考到私立学校)来促进阶级流动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许多私校生不但在学期间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品质,必须负担沉重的助学贷款,加上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上大学对这些人来说其实是利弊互见。面对这样的情况,一些号称台大校友,甚至电子新贵等网友扮演“假考部队”,试图代替人民淘汰一些科系,其行为虽然褒贬不一,但也反映出公民社会中因不满当局高等教育施政品质,所不得不采取的“自立救济”。过程中或许因为资讯不对等,不了解大学评鉴的游戏规则,而有可能出现打击到最弱势大学系所之虞,但这套评鉴制度不也是当局资源分配与大学退场的重要参考依据? 

  要知道,针对当年合法核准、动辄数十亿私人投资的私立大学,祭出重手加以整顿,涉及无数师生的权益,并不是件简单的工程。 

  社论认为,面临大学正式迈入录取百分百的时代,教育主管当局真的不要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了,对于“零分也能上大学”及大学数量扩充下的后遗症必须有通盘的考量。从日本高教改革的经验来重新检视台湾的大学未来能否灵活透过整并、转型、分级与退场的方式,渡过未来更严重的少子化趋势,甚至对于五年五百亿等计划以及公私立大学学杂费的松绑等问题一并纳入考量,尤其要有系统性的思考,否则录取百分百之后,随着少子化现象的持续,说不定马上就要开始面对大学如骨牌般的陷入经营甚至倒闭危机了。

[责任编辑:张弛]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