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台湾中产阶级出走 当局只会望而兴叹

2007年11月08日 09:07:00  来源:
字号:    

  《人民日报海外版》台岛夜话栏目刊登台湾美商美林证券公司总裁马淑静的文章表示,日本学者大前研一用“M型社会”形容台湾社会贫富悬殊的恶化情形,极贫与极富两个阶级不断增大,情形若不改变,长此以往台湾的中产阶级有一天将不复存在。 

  文章表示,“中产阶级”是一个尚没有确切定义的名词。一般来说大家可以依他们的收入,教育程度,职业上专业化的要求,在职场上的影响力,社会上的活动能力等等来界定。台湾的中产阶级的确有逐年流失的现象。根据某机构举办的中产阶级专题研讨会报告,台湾中产阶级外流的主要因素有二:第一,从1989年到2006年,台湾每年因为政治、经济、教育、家庭等因素选择移民的人数,最少有8000人上下,最多曾达到每年35000人。18年下来的总和约在35万人左右。这些移民外地的台湾人大多属于中高等收入、教育程度在大专以上、学有专长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等,完全符合中产阶级的属性。第二个原因是由于职业、求学等需要,移居大陆的台湾人激增。海基会公布的资料是约75万台湾人定居大陆,许多台商都认为这个数字是海基会故意严重低估。在大陆长久定居的台商或其他人士也多半属于所谓的中产阶级。粗略算来,近十多年来台湾流失各地的中产阶级已超过百万,更可能接近200万,逼近台湾总人口数的十分之一。

  在同一时期内,台湾却无法吸引世界其他各地的中产阶级来台定居,多年来台湾的新移民群多属外籍新娘或外劳。毋庸讳言,这些新移民的教育水准偏低,经济和社会地位也达不到中产阶级的水准,总的来说,台湾中产阶级大量流失的说法基本上正确,而这个现象带给台湾社会的影响十分严重。

  文章指出,首先从台湾近年来的选举来看,无论是“立委”或“总统”选举,投票率一路下跌,中产阶级大批出走对此产生了一定的效应。社会学者分析,台湾的中间选民以中产阶级为主流,中产阶级出走使台湾的政治生态更加两极化。此外在经济方面,近十年来民间的消费年成长率从7.3%一路下降到2%上下,台湾的内需急速减少。经济学者指出,中产阶级是任何社会中消费欲望及消费力最强的族群。数百万台湾中产阶级远走高飞,怎能不影响到台湾境内的消费额。消费低迷又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意愿,近年来内资外资都裹足不前,互相观望,台湾的经济成长率主要只靠两岸贸易顺差苦撑,能维持4%的成长率就算万幸。

  台湾有些专家学者为这个问题追溯原因,寻求答案。中产阶级在过去数十年来,一直在台湾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是一股不可或缺的稳定、勤奋、可以依赖的中坚力量。但是他们的福祉、发展前景,却始终没有受到关怀和照顾。随着世界性的经济波动与变迁,台湾的中产阶级无可避免地有焦虑与危机感。同时中产阶级有足够的独立性和自主能力,当他们敏感地察觉到一个大环境的衰败与没落,就纷纷他去自谋生路。因为他们不愿意眼睁睁地困守愁城,目睹一家人丧失工作、健康,最后免不了跌入贫穷阶级之中,一生的努力化为乌有。台湾《中国时报》做了一次详尽的民调,高达81%的受访民众认为:台湾的中产阶级已慢慢消失,贫者愈贫,富者愈富。

  文章最后说,大前研一对台湾“M型社会”的描述真的是不幸言中。这个问题有解救之道吗?台湾举办了多次研讨会,专题演讲,学者专家们深入分析和探讨。有专家学者们认为,挽回台湾中产阶级的出走和外流,并非单一药方或短线措施可以奏效的。因为造成这个结果的因素来自多方面,包括了政治、经济、教育和其他社会因素。只有朝野能凝聚共识,提振经济,政治清明,改进教育社会价值观,才有望根本消除中产阶级出走。听来像是三大册教科书的内容,一言难尽。但是根本问题在于如何急速振兴台湾的经济,这正是执政当局最不爱听的建议,所以到现在还没人迈出解决这个问题的第一步。

 

[责任编辑:张弛]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