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清华”在厦设立创业平台

2016年09月09日 09:32:13    来源:厦门网    

 

峰会现场,陈伟鸿(左二)与连胜文(左三)合影。

 

峰会精彩纷呈,台上嘉宾风趣幽默的演讲让台下听众开心一笑。

  本报记者 袁舒琪 林露虹

  新一代闽商正在崛起,并成为“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新注解。昨日,作为本届投洽会的配套活动,2016闽商青年领袖峰会暨第二届中国(厦门)创业投资千人大会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众多闽商青年汇聚一堂,谈创业、谈转型、谈闽商精神的传承。

  闽商精神成为高频词

  此次峰会由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组委会、中国投资协会指导,厦门市总商会、弘信创业工场、正和岛、台湾清华大学科技管理学院主办。出席嘉宾包括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鸿基金发起人陈伟鸿 、台湾青年发展基金会董事长连胜文、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台湾清华大学科技管理学院副院长丘宏昌等。

  闽商精神是此次峰会的高频词。厦门市工商联、总商会书记王沁说,闽商青年是闽商精神的传承者,他们有理想、敢闯敢拼,用创意和行动创造价值,改变自己,影响他人,他们将传承老一代“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闯劲,创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他们是闽商的未来。

  论坛上,清华大学两岸EDP发展中心同步揭牌。这是继清华海峡研究院后,两岸清华携手在厦设立的又一平台,旨在为两岸青年创业者提供更多的创业支持。

  嘉宾观点迸发智慧火光

  昨日的峰会上,嘉宾的观点不时碰撞,迸发出智慧的火光。

  要不要准备好了再创业?创业要不要准备好退路?著名华人管理家余世维和中国第一家创业工场弘信创业工场董事长李强展开了一场精彩的思想交锋。余世维认为,年轻人不应该随便出去创业,而是要有一定的积累,包括管理技术和资金两个层面。“不去大公司历练,谈不上有什么公司管理技巧,”余世维说,根据国际上的调查,35岁至45岁的创业者最容易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已经有了各方面的充分准备。他建议,35岁之前最好选择到大公司去工作、学习。

  李强持有相反的观点,他认为创业是一种冲动,是走一步看一步,在摸索中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创业更像一种性格、一种生活方式,或者它更像一种冒险。“我觉得不能以做职业经理人的心态来创业。”李强以比尔·盖茨、拉里佩奇和国内的马化腾、马云等人为例,这些“巨头”都没有在大公司的工作经历,因此,他建议创业者要不畏艰难、不顾一切,才能离成功更近。   

编辑:陈文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