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时事  >   热点聚焦  >   2018  >   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征文活动  >   优秀征文

吴黄香的书城梦

2019年01月28日 08:54:47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每当我从县中心往人民医院那条路走时,就会看到县工商银行旁那幢五层高、宽大帅气阳光书城,心里就充满了欣喜和亲切感。

  这幢高大帅气的楼房始建于90年代未期,在这条老街上,占地面积二百多平米的它尤为显眼、引人注目。据说当时投入了二十多万元才建成的。在改革开放不过十来年,刚兴起“万元户”的时代,二十多万元应该相当于现在二百多万元了吧。楼的主人是南乡南塘村的吴黄香。

  据说,吴黄香的爹吴化南在建国前,跟国民党走得近,常配合国民党在村里抓壮丁、派粮、抄参加红军的乡亲的家,手上有过血债。但因有国民党罩着,村里人敢怒不敢言。后来全国解放的号角一吹响,黄香的爹怕了,丢下妻儿老小逃到了台湾。一去,便是几十年。1981年,大陆对台湾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但不排除武力后,感觉到政策的松动,机灵的吴化南悄悄回了老家一回。但他不敢久留,留下了一些钱给家里,第二天便悄悄返回台湾。

  当时吴化南身体不好,年纪大了,身边又没一个亲人,走时把黄香也带了过去。后来黄香回来说,他爹这么多年一个人在台湾以卖报为生。赚钱后,就摆了个卖报摊。孤身一人在外的吴化南从不乱花钱,除了日常开支,基本上都是把赚下来的钱存了起来,以备养老。黄香跟了去后,也跟着一起经营卖报摊。黄香虽然从小生长在乡下,但脑子灵活。对卖报上手很快,生意越做越好。吴化南很满意,给他在台湾买了房,还让他回家把妻儿老小接了过来。然后又盘下几个卖报摆位,一家人卖报。

  随着大陆与台湾进出越来越畅通,党和家乡对像黄香爹那样的前国民党亲信也是既往不咎。还照顾到他们垂垂老矣,张开胸怀迎接他们回家回乡回到祖国怀抱。人就是这样,不管以后的路在哪里,越到老了,就越想回到生他养他的地方。吴化南也不例外。80多岁的吴化南身体越来越差,心中对家乡的思念越来越强烈,因此,他一直想在有生之年回报宽宏大量的祖国和乡亲。思前想后,他想到家乡比较闭塞落后,他便决定在家乡建一个书城,来丰富家乡人的业余生活,提高生活涵养和质量。吴化南拿出三分之二的积蓄让黄香回家乡创业。留了一个孙子在身边照顾自己。

  在台湾卖报寄人篱下十多年的黄香也早有此意,他早不想再过那种背井离乡的日子。两人一拍即合。90年代中期,吴黄香带着父亲和他自己在台湾赚下来的钱回到了家乡。按照他父亲的叮嘱,吴黄香拿出一部分钱捐助了村里的贫困乡亲,拿一部分钱在县城买了一块二百多平米的地皮,建楼办书城。

  不到一年,书城就建成并装修好。书城分为二层,两个门面。另外两个门面租给印刷厂办公。书城里的书包罗万象,有学生学习用书及资料,也有各种技术类书籍,更有中国古典名著与外国名著等应有尽有。落成那天,黄香请来了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剪彩讲话,他郑重地向所有人宣布,他的书城全天候开放,只要愿意,可以在书城里呆一整天也不会赶人,而且在书城买书,所有书籍都会打漂亮折。在新华书店及其他小书店里找不到的书他的书城都有。如果没有,及时告之,一定会竭诚服务。据说,剪彩之前,黄香已经悄悄到县各小学派送了无数的学习类手册和国学书籍。

  如今,黄香的书城从建成到现在已二十多年,依然生意火爆,看书的人很多,买书的人更多。每当我走进书城,心里就充满了感动,因为党的政策好,才让“浪子回头”金不换,诚心造福家乡。(作者:吴佳佳)

[责任编辑: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