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汪毅夫:台胞漳州进学记

2020-03-08 10:04: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汪毅夫(来源:中评网)

  闽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汪毅夫今天在香港中评网撰文,以自己祖父汪受田的事例,讲述1895年割台之后,台湾同胞到大陆求学的故事。以下是文章内容。

  古之府、州、县学是官办的教育机构,招生名额有限。考取府、州、县学成为在学生员叫做进学(俗称中秀才)。进学(中秀才)是光宗耀祖、荣及家人乡人的喜事。           

  1895年割台祸起,部分台胞被迫举家内渡,流寓大陆各地。台胞在大陆有进学的机会吗?答案是肯定的。兹举漳州的事例而言之。                                      

  当年,我的祖父汪受田随其父汪春源内渡寄籍漳州时年方6岁。1902年,汪受田13岁时在漳州考中秀才。这让家人颇感欢欣,汪春源感慨而言曰:“小子幸得一衿”(旧称秀才为青衿,因为中了秀才就可以穿青衿了)。汪家相传,汪受田少年时长得瘦小,坐在沿街报喜的马上,路人“惟马首是瞻”:只见马头不见人。我觉得,这传说也适用于曾祖父汪春源:1882年在台湾,汪春源也是13岁中的秀才。同汪家从台南寄籍漳州一样,卢家亦然,且卢家兄弟卢文启(1884年生)、卢心启(1886年生)也是在漳州进学的。他们捷足先登,1901年就双双成为秀才。汪家和卢家是同乡和世交 。                                         

  另一个事例是邱缉臣。邱缉臣(1859—1922),名锡熙,台湾嘉义县人,祖籍福建漳浦。1895年举家内渡居于漳州并终老焉。邱缉臣在台湾嘉义以诗文闻名,人“指数同邑之能文者必及之”。他到漳州时已36岁,年届壮岁。吾漳名儒王作人《题邱缉臣先生遗像》赞曰:“首廪漳学,科场风淳,壮犹首试,旋贡成均” ,说的是邱缉臣到漳州后以壮年之龄首次参加考试就以廪生进学,不久,作为在学生员又以学业优异成为贡生。这有如淳风吹过漳州科场,又可证漳州“科场风淳”也。邱缉臣爱女邱韵香随父内渡时也是年仅6岁,自幼聪惠,诗写得极好,得到施士洁、许南英、丘逢甲诸进士的好评。若女子也能应考,邱韵香当不让须眉也。多年前,我在《台湾诗人在福建》 (台北幼狮文化事业股份公司1998年版)一书里有《赤嵌岿然家已毁,邱迟老去有薪传》一节记邱氏父女事,可资参阅。                               (编辑:田云鹏)

[责任编辑:田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