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专家:弘扬孙中山精神 推进“一带一路”战略

2016-11-11 07:32: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的日子里,探讨中山精神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关系,对于我们继承中山先生的遗志、弘扬中山精神,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带动世界上爱好和平发展的国家共同繁荣富强,以造福于全世界人民具有重要的划时代的意义。

  一百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发起了中国近代年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封建王朝,将中国带入了民主共和政体,也推动了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为建设现代化中国,中山先生提出了“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的“三民主义”思想,这一思想至今仍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即“一带一路”战略,这是中国共产党新一代领导人为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所作的宏伟蓝图,也是动员更多的国家和人民参与和分享“一带一路”建设成果的一场伟大的实践。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是弘扬中山精神的具体体现,其现实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弘扬中山精神,进一步实践中山先生的蓝图

  中山先生第一个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他在《建国方略》等著作中为中国的现代化绘制了宏伟的蓝图,并尽全力去推动。中国共产党继续中山先生的未竟事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在改革开放的政策下,将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新高点。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也将中山先生的精神发扬光大。

  中山先生曾在他的《实业计划》中为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作了细致的规划,他在该计划中提出建设北方、东方和南方三座大港的设想。如今中国已经有许多座大港口,2015年进入世界十大港口之列的中国港口数量为7个,在中国沿海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2200多个,吞吐能力为世界第一。

  又例如,中山先生曾有在中国建设10万公里铁路的构想,当时他还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想专事修筑全国的铁路建设事业,计划在十年之内修建10万公里铁路。然而,由于当时中国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中山先生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大陆仅有铁路22600公里。现在中国已经拥有近12万公里的铁路运营里程;高速铁路里程1.9万公里,超过世界其他国家里程之和;公路通车里程45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如今的中国,水陆空等方面已形成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运输网,人们的出行更加便利。

  近几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这是为实现“振兴中华”理想所作的进一步伟大实践。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是希望继续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巩固和深化各方面建设取得的成果,并且与更多的国家和人民分享这一成果。从“一带一路”战略设想看,它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连接着活跃的东亚经济圈,另一头连接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有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的广大腹地国家。

  具体讲,“一带”建设是指,以中国大陆沿海地区重点港口为起点,一条海上通道是经过南海、穿过印度洋和地中海,到达欧洲和非洲地区;另一条是通过南海,到达南太平洋地区。“一路”建设是指,建立中蒙俄经济合作走廊,形成新亚欧大陆桥;建立中国——中亚——西亚经济合作走廊,直通地中海沿海国家;建立中国——东南亚——南亚经济合作走廊,直达印度洋。把中国的交通运输延伸至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与非洲,通过互联互通,让更多国家形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因此说,“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是对中山先生《建国方略》和《实业计划》等所规划的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是为实现中山先生提出的“振兴中华”的理想所作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尝试。

  弘扬中山精神,坚持和平、互利、发展的理念

  中国推动“一带一路”战略是以和平合作、互利共赢为理念的,体现了中山先生的“和平,奋斗,救中国”,以及“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胸怀和视野。

  中国国务院在2015年3月28日授权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出,“‘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中国政府倡议,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这几年来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逐渐使其具体化。2014年11月4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丝路基金。同年11月8日,在北京举行的“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上,习近平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等与互联互通有关的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

  一个多月后,亦即2014年12月29日,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成立,首期资本金为100亿美元。丝路基金是开放的,欢迎亚洲域内外的投资者积极参与。2015年6月2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亚投行有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在同年12月25日该协定即告生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丝路基金和亚投行的启动,使“一带一路”建设更添新动能,它们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投资渠道,搭建融资平台,尤其是亚投行的成立,可在金融方面以多边框架落实“一带一路”建设。这些举措将会较好地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带动更多的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中国与世界的共同繁荣,创造更加和平美好的国际环境,进而让中山先生的遗愿得以更好地实现。

  弘扬中山精神,崇尚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多元化发展

  中山先生曾说:“大(抵)革命之举,不外种族、政治两种,而其目的,均不外求自由、平等、博爱三者而已。”中山先生提倡民族主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与压迫,主张民族独立平等。我们承接中山先生这一思想,就是要与时俱进,提倡世界各民族在独立自主中的多元化发展。

  中国共产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极好地继承和发扬了中山先生的精神,尤其是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经历了百多年的民族屈辱历史,在反对帝国主义殖民、半殖民的统治与压迫、争取民族独立自主的斗争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如今中国已经摆脱了帝国主义的统治与压迫,取得了民族独立自主,并将中国建设成为世界新兴经济体,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古代思想教育家孔子有一句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人民曾经饱受被侵略、被压迫的苦难,强大起来的中国不会走过去帝国主义殖民者、现代超级大国的殖民压迫和干涉别国内政的老路,中国政府和人民一直秉持独立自主、反对干涉别国内政的理念,主张各民族国家不管大小都应一律平等相待,提倡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多元化,走和平发展道路,和世界各国人民一起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以造福于各国人民。

  中国主张经济全球化与民族文化多元发展,认为人类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反而因为平等交流变得丰富多彩。多年来,中国一直为与其他国家建立相互尊重为基础的政治互信而努力,在此基础上发展与他们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关系,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提倡“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表明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是增进各有关国家的相互理解与信任的战略,是加强全方位交流交往、达致互利多赢的战略,是尊重各有关国家的自主发展的战略,是崇尚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多元并存的战略。

  “一带一路”的沿线有近60个国家、90多个城市,拥有约70%的世界人口和约75%已探明的能源资源,其生产总值大约占全世界的55%,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带。相信在“开放包容”、“命运与共”的理念下,有许多国家的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将会打造出更加美好的世界。(作者:刘国奋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