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石正方:“桥接”两岸 闽台职教合作成效显著

2013-05-14 14:44: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目前,在两岸职业教育领域,闽台之间的互动合作态势良好,创下了多个“两岸第一”,并在机制、模式创新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所副教授石正方今日在华广网刊文表示,两岸职业教育合作是海西区推进两岸教育交流合作的重要着力点。闽台职业教育合作正是在探索机制体制和模式创新中不断取得新突破,今后,顺应两岸交流合作深化发展的现实需求,积极打造两岸“桥接”的平台和通道,推进相关领域交流合作制度化建设,仍将是闽台合作、海西先行的核心任务和关键点。

  全文内容如下: 

  近年来,两岸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欣欣向荣,不但交流的领域日趋扩大,交流的层次日趋多元,交流的深化也快速发展。其中,两岸职业教育合作尤为活跃,堪称两岸教育交流“板块”的“潜力股”和“绩优股”。目前,在两岸职业教育领域,闽台之间的互动合作态势良好,创下了多个“两岸第一”,并在机制、模式创新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 

  可以说,两岸职业教育合作是海西区推进两岸教育交流合作的重要着力点。《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深耕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拓展两岸职业教育合作,推进两岸校际合作、职业培训、资格考试和认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人才引进和人力资源开发等试点工作,积极推动两岸院校学生互招、学历互认、师资互聘。开展两岸合作办学试点,做好台商子女在区域内就读服务工作。扩大区域内高校对台招生规模,推动区域内学生到台湾就学”,而近年来闽台职业教育合作在朝向上述目标的务实推进中取得了可喜成就,主要体现在合作模式和合作机制创新方面。 

  合作模式创新方面。一是创立了两岸“校校企”合作模式。即由福建高校、台湾高校、台资企业三方联合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组建教学团队,联合开展专业、课程、教材等教学资源库建设,联合开展实训基地建设,有针对性地为在大陆台资企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二是“联合办学”模式。即通过两岸对口院校“结对子”,谋求实质性合作,推进两岸高校联合办学,共同建立科学研究中心、科技成果转化,联合招生、联合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联合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等。目前,已有福建农林大学与台湾中兴大学合办“闽台科技学院”和“福兴科技研究院”,福建师范大学与台湾世新大学合办的“海峡旅游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与台湾元培科技大学、台湾嘉南药理科技大学合办的“健康学院”,福州大学与台湾东吴大学、东海大学、铭传大学合办的“海峡理工学院”,福建工程学院与台湾逢甲大学合办的“海峡工程学院”等项目在推进中。 

  合作机制创新方面。一是平台构建。如成立“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中心”发挥聚集、整合、调配人才及其他相关资源的平台功能;建设“两岸教育合作实验园区”为两岸职业教育合作“实验”提供专门化园区载体支撑;着力推进闽台教育团体交流合作促进闽台职业教育合作平台的多元化等。二是政策支持。包括从行政审批服务高效率和提供税收优惠等政策面,鼓励台资企业参与办学,支持职业院校与台资企业开展多载体、多形式的校企合作项目,订立校企合作协议;从工商、金融、财政方面加强扶持力度等。如日前从福建省教育厅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中心释出的利好消息,福建省拟设立闽台职业教育合作专项资金,支持职业教育课题与科研成果转化。同时,鼓励设立闽台大学生创业园和闽台职业教育合作实验园区,并对其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给予资金支持。支持台湾大学毕业生和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大学毕业生到闽台职业教育合作实验园区、闽台大学生创业园、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园区、台湾农民创业园开展创业活动,享受同等优惠的税收政策。这一专项资金的设立,将为推进闽台职业教育合作提供有力支撑。 

  值得称道的是,福建省正在推进制订《福建省促进闽台职业教育合作条例》,为闽台职业教育合作营造良好制度、政策环境。 

  笔者认为,闽台职业教育合作能够取得如此成就,无疑要归功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利好形势,归功于海西的“先行先试”,而最根本的动力还在于存在市场需求。目前,大陆经济步入“十二五”转型发展期,面临发展方式、经济结构的全面升级,新型工业化、现代服务业经济发展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人力资源配给;同时,台湾也在实施“黄金十年”发展规划,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两岸经济互动“转型”释出了巨大的产业合作空间,为两岸技职教育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而两岸技职教育的“优势互补”则为两岸职业教育合作提供了可能。台湾的“技职教育”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长足发展,无论从师资规模还是教育质量及与产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大陆市场空间广阔,台湾资源优势明显,两岸技职教育合作正是优势资源与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是双赢的局面。事实上,两岸职业教育深化合作,不仅有益于两岸技职教育的进一步繁荣,而且将通过两岸技职教育体系的“桥接”促进两岸产业经济和营商环境的对接,推进两岸经济更紧密、深化合作,从而加快台湾经济依托大陆市场发展,有利于台湾解套“闷经济”,尽快恢复生机活力;此外,还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如促进两岸高校人才和青年学子的沟通交流,有利于增进两岸互信等,同时,还将为两岸文教领域的全方位合作提供经验示范,促进两岸“文教ECFA”的早日签署。 

  两岸职业教育合作具有“市场驱动”特征,但在当前两岸关系背景下,“政策支持”仍然是最为重要的。闽台职业教育合作正是在探索机制体制和模式创新中不断取得新突破,今后,顺应两岸交流合作深化发展的现实需求,积极打造两岸“桥接”的平台和通道,推进相关领域交流合作制度化建设,仍将是闽台合作、海西先行的核心任务和关键点。(石正方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所副教授) 

[责任编辑: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