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亲历的两岸文化交流:热络得犹如串门儿走亲戚

2019年01月31日 12:31:00来源:中国台湾网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之时我还尚未出世,而2019年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讲话之时,我已然是个参与了近十年两岸青年交流的大陆青年。回望自己十年来参与两岸交流的珍贵经历,内心感慨万千,这是我的十年,也是血脉相连、两岸情深的十年。

  2009年,我第一次成为了台湾同胞千人夏令营活动的辽宁省大学生志愿者,这次活动是我参与两岸交流的起点。因为当时我是音乐学院的在校大学生,在多次两岸交流的活动中参与导演文艺晚会、指挥合唱等,因此有机会参与到了2011年2月辽宁经贸代表团赴台湾举办一系列经贸文化活动。那次辽宁团赴台不仅在台中果菜市场举行了“辽宁采购台湾农特产品签约启运仪式”,现场签订采购协议总金额约4000万元新台币等经贸合作,同时我们艺术团的“东北风”更是在台湾刮得火热。台北花博会圆山园区,整个园区都能听到东北二人转艺人在“逗乐呵”。洪亮动听又充满幽默的说唱,吸引着人们迅速聚拢,台湾的观众们连说“好特别哦”“好幽默哦”“这东北话好可爱哦”!此外辽宁海城高跷艺术团的演出,也是让游人们不禁停下脚步,看得目不转睛。

  2012年4月,“相约郴州——海峡两岸昆曲交流展演”在湖南重镇郴州市举行,我有幸作为活动撰稿参与其中。昆曲艺术是世界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此次展演汇聚了来自台湾的昆剧团和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湖南等地8家昆剧院团的昆曲艺术家,为观众奉献了《红楼梦》《白兔记》两台大戏和两台昆曲折子戏专场。昆曲起源于元朝末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被称为“百戏之祖”,与古希腊悲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剧种。那一次两岸昆曲艺术家的精彩演绎,让这一古老的剧种再一次光彩四溢。此后的几年中,我又继续参与了多达11场两岸文化交流与研讨会。两岸文化艺术团体的联系日益紧密,热络得犹如老百姓“串门儿走亲戚”,其活动所蕴含的情谊也更加浓厚。2015年11月,在台湾师范大学。台南艺术大学的邀请下,我作为主持人随艺术交流团来到台湾,进行了民族风格浓郁的专场演出,其中包括鼓吹乐、民歌、民间舞蹈、曲艺音乐等,得到了在场师生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目前,我仍在坚持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致力于两岸文化交流方面,因为两岸更多的融合与互通离不开我们青年一代的努力,这不仅使我们的责任,更是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讲话中指出:两岸同胞要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在参与两岸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也深刻地认识到,文化是软实力,是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灵魂所在。两岸传统文化本是同宗同源,同中有异,异中有同,都是本民族不可或缺的文化魁宝。在当今倡导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号召下,在致力于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潮流下,海峡两岸加强在传统文化交流、研究等方面的合作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播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两岸应共赏中国传统文化之花,在共圆中国梦的道路上一同努力前行。(作者:言蹊,辽宁籍大陆配偶)

(本文为投稿作品,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赵静]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