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并非座右铭 基金投资的“懒”逻辑

2010-02-03 10:25     来源:中国证券报     编辑:胡珊珊
  投资肯定不能当懒汉,但是太“勤快”也不见得明智。有些投资者闻鸡起舞枕戈待旦,每天准时到证券交易所盯紧交易屏幕,力争不错过任何一条小道消息,但投资收益不见得好;有些投资者吃饭睡觉工作看《阿凡达》,一样都不耽误,但投资收益却未见差,原因何在?

  莫非“勤奋”并不是投资的座右铭?2009年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达到69.72%,但此前某公司发起的针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投资者进行的调查显示:合计有30%的基民亏损,其中15%亏损在10%以上,有24%的基民持平。32%的基民收益在10%以内,而收益高于10%的合计只有14%。笔者认为导致低收益的原因主要有:频繁择时,频繁换基,以炒股心态对待基金,错过最好的上涨阶段。

  可见,“急功”同样未必“近利”,关注要点,把握节奏,放松心态,做个轻松的“懒人”,反而可能收获更多收益。

  那么,基金投资应如何“偷懒”呢?首先,不要频繁换手基金。将短期业绩波动作为参照来换手基金并不见得是明智之举,因为基金投资的本质是专家理财,基金经理及其投研团队往往各有投资思路和节奏,较难在短期表现中获得清晰的判断。

  其次,不要盲目操作波段。有些投资者每天查询净值,快速心算昨天自己赚了多少还是亏了多少,扼腕叹息自己如果要是机灵一点高抛低吸低买高卖现在一定赚得更多——这种情节看起来似乎很是引人入胜,但实际上的操作性却非常有限。而且,相较股票而言,基金交易的费用更贵,炒作成本更高;此外,基金交易也没有股票交易灵活,申购赎回都需要一定的周期,炒作难度更大。

  第三,如果要“将偷懒进行到底”,不妨养成基金定投的好习惯——既避免了单笔申购的择时难题,又平均了申购成本,摊平了市场高低起伏的波动风险。更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累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复利效应就会逐渐显现,让你轻松成为理财达人。

  最后需要申明的是,有一些懒是偷不得的,那就是——选择一只靠谱的好基金,而且要货比三家,定期检查——只有在这一环节上始终不含糊,才算是偷懒偷得无后顾之忧、偷得有技术含量,也才能在基金投资的过程中做一个令人羡慕的“懒人”。(兴业全球基金 李小天 )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