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冰封到融合 吴国祯见证两岸关系发展之路

2018年12月18日 08:34:00来源:中国新闻网

  (改革开放40年·两岸缘)从冰封到融合 吴国祯见证两岸关系发展之路

  中新社北京12月17日电 题:从冰封到融合 吴国祯见证两岸关系发展之路

  中新社记者 郑巧

  “1977年到北京定居时,大陆还相当穷,谁能想到改革开放带来巨变,用这么短的时间就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更令人宽慰的是,两岸关系也从隔绝到往来热络,开启了全面发展的新局面。”1947年出生于台湾花莲的吴国祯,是亲眼见证大陆40多年变化的台胞之一。

  曾任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全国台联副会长、台盟中央副主席、台湾同学会会长……吴国祯也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之一。近日,他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回忆过往,谈对两岸关系发展的思考。

  1970年从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化学系毕业,次年赴美,吴国祯的生涯,因在留学时参加“保卫钓鱼岛运动”而改变。1971年,五位在美国的台湾留学生组成保钓特邀团,经香港到北京,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打破两岸冰封状态,此后陆续有海外台湾同胞到大陆考察。

  1975年,28岁的吴国祯首次踏上大陆的土地,用两个多月时间走访了北京、东北、延安、西安、南京、上海等地,“大陆当时物资条件远不如外界,但所到之处都有一种纯朴的氛围,人们知道我们是留美的台胞,都异常热情”,他记录一路上的见闻,写了一大本笔记,拍下近千张照片。

  在两岸隔绝状态下“偷偷”来大陆,吴国祯被台湾当局列入黑名单。拿到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化学博士学位后,他只身来到北京,在中国科学院研究光谱学,“那时工作、生活条件真的很艰苦,一个月工资89元人民币,冬天老吃大白菜”。直到1993年,随着两岸关系的改善,台湾方面才允许吴国祯回去探望年老的父亲,那时他的母亲已经去世。

  1995年,吴国祯转往清华大学,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之余,他还曾担任多个涉台机构负责人,为两岸交流尽心尽力。寄希望于台湾民众、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两岸关系,是他一直的坚持,“我曾在金门当兵一年,那时还有炮击,事隔48年,炮声仍然清晰,那是一种非常凄凉的声音。”

  从1987年两岸开启交流,吴国祯亲眼看到两岸经济、文化、社会往来一步步地加深,到现在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的局面。他认为,大陆一路走来非常不易,虽然目前面临环保、反腐等系列问题,但仍将不断发展。台湾的经济正进一步和大陆融合,这不是哪个人、团体或政党能阻挡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也有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来大陆念书、就业。

  “我的母校新竹清华大学的年轻校友在大陆就业的就有不少,还成立了校友会,有一些大陆学生去新竹清华念了硕士,回来后也加入了校友会。其实,两岸清华学子在美国的校友会从来就是在一起的,大家不论来自海峡的哪岸,都是清华人”,吴国祯也常与到清华念书的台生交流,希望他们多看多听,多了解大陆。

  2012年,他开始在台湾《两岸犇报》上开设“荷清苑书简——与台湾青年朋友的通信”专栏,谈生活、学习、两岸关系,一写就是五年,最后还结集成书在台出版。他说,希望能给台湾年轻学生们一点启示,如果能充实生活,乃至对未来人生有所助益,那就更让人高兴了。

  他还认为,两岸青年交流非常重要,应建立专门的青少年交流基金和网络平台来推动,交流的项目除了传统文化、创新创业外,还需要开拓新的领域,如开展近现代中国及世界的历史、两岸关系历史等相关问题交流。

  吴国祯还一直思考着如何促进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2008年以来,他多次在全国两会中递交提案,建议在北京的国家博物馆建立长期的台湾史实展,将清朝的涉台文献、国民政府在重庆准备接收台湾光复工作的文书等展示出来。

  他告诉记者,提案已经有了回音,希望能尽快变成现实。相信这些动人史实能撼动人们,特别是台湾同胞的心怀。(完)

[责任编辑:张晓静]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