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台商罗霓云的苦恼:“我这么好的山葵产品却找不到销路!”

2018年12月15日 08:03:00来源:中国台湾网

  

  近期,“改革开放四十年之我的新大陆——北回归线上的滇台缘”两岸自媒体人看云南活动报道团走进台企昆明川达食品有限公司。(中国台湾网 张亚静 摄)

  中国台湾网12月15日大理讯(记者 王怡然) 宽敞的加工车间里,十几位女工围坐一个大台子前,上面堆满待处理的山葵根茎,只见女工们人手一把形如弯月的小刀,飞快地把根茎上多余的根须和杂质削掉。流水线的一端,成筐的山葵杆正被工人们倒入机器的清洗槽中,清洗完的山葵被传送带缓缓输送至车间深加工区。

  这是近期“改革开放四十年之我的新大陆——北回归线上的滇台缘”两岸自媒体人看云南活动报道团走进台企昆明川达食品有限公司车间看到的生产景象。

  公司董事长罗霓云拿起一个山葵根对报道团介绍说:“你们去吃日本料理的时候,有的餐厅会当客人面把山葵现磨成泥,做寿司和生鱼片的蘸酱,很辣,一口下去,鼻涕眼泪就流下来了。”

  据了解,罗霓云目前是云南唯一一个种山葵的台商,她公司的山葵主要作为原材料出口日本,因为日本是山葵消费大国。目前,川达每年出口到日本的山葵达2000多吨,价值2000多万元人民币。“日本人超爱吃山葵。山葵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高的辛香料农作物,主要用于制作海鲜调味品,它除了具有强杀菌和杀灭消化系统寄生虫的作用之外,还有防癌抗癌、抗哮喘等作用。”

  今年56岁的罗霓云出生于澎湖,已在云南种了18年山葵。早在1986年,罗霓云就在阿里山接触到山葵产业,那时台湾许多高档日本料理餐厅对山葵产品青芥辣的需求很大,于是她开始做销售代理,后来看利润可观,索性自己购买山葵加工出售,后来当地政策改变,阿里山地区的山葵种植受到影响,罗霓云不得不在台湾之外寻找合适的种植地区,因为在台湾地区,山葵产地只有阿里山。后来听说云南的气候适合种山葵,于是经过考察后,于2001年9月在宜良投资成立了昆明川达食品有限公司。

  做了18年的山葵出口,目前川达公司的外销订单已经非常稳定。罗霓云说,从今年开始,自己“迈出了一大步”——她开始拓展内销市场。

  谈到内销市场,罗霓云有点懊恼:“目前我们是外销养内销,内销每个月都在赔钱,但是没关系,我们养得起。但是我真地很苦恼,我这么好的山葵产品却找不到销路。”

  罗霓云决定做内销是因为经过18年的经营,她发现自己日本客户的山葵产品从没卖到大陆来,“所以我就对他们讲,既然你们的山葵产品卖不到大陆来,那我就不客气了,我要自己开始生产加工山葵产品在大陆销售。大陆十几亿人对山葵这么好的、有益健康的食材完全不熟知,我特别想要把它推荐给大陆的消费者。”

  决定拓展内销市场,还因为罗霓云看好云南在食品加工业所蕴含的潜力,她说云南有三个产业特别值得推荐:特色农业、旅游业和食品加工业。“我发觉不论经济景气或者不景气,总会有人旅游,有人旅游就会有伴手礼的消费。云南的鲜花饼已经很有名,来这里玩的人都会买,但是云南还有很多特色食材有待开发,于是我就决定把山葵和当地食材结合做伴手礼。”

  听了罗霓云以上的介绍,报道团里来自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新闻学系的林谢雨彤问,那您未来20年有什么发展计划吗?

  罗霓云指着自己公司研发的一排山葵食品伴手礼说:“这些就是我未来20年在云南的奋斗目标。”

  罗霓云把她研发的绿火山葵酱、山葵酥粑、山葵豆、山葵花生、山葵辣椒酱、山葵芝麻酥拆开请大家品尝。

  “你们看,这个山葵辣椒酱是把山葵的杆跟云南当地食材糟辣子混合发酵后做成的,形成的酸味口感很好。云南还有种当地食材叫粑粑,这个山葵酥粑就是粑粑和山葵做成的伴手礼。目前我在丽江开了个小食品厂专门做伴手礼。”罗霓云给报道团介绍说。

  采访最后,罗霓云告诉记者,自己想要拓展内销市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她想让更多山区里的农户因种植山葵脱贫。

  “我真的不是在唱高调。”罗霓云言辞恳切,“我们公司的山葵基地目前主要分布在昆明、大理、丽江、保山等偏远高寒山区,如果我的山葵产品内销渠道打开了,我就要扩大山葵种植基地,从而可以让更多高寒山区的农户因为种山葵获得一个稳定的生活来源,因为种山葵的经济效益比种其他农作物要高。同时我也希望大陆的消费者在购买享受我们川达的山葵产品时能够联想到,自己吃的这个山葵食品是由云南高寒山区里的农民栽种的,购买这些山葵产品,同时也是在帮助这些贫困农户,给他们带去了收入。”(完)

  

  近期,“改革开放四十年之我的新大陆——北回归线上的滇台缘”两岸自媒体人看云南活动报道团走进台企昆明川达食品有限公司,和该公司董事长罗霓云(绿衣者)交流。(中国台湾网 张亚静 摄)

   

  近期,“改革开放四十年之我的新大陆——北回归线上的滇台缘”两岸自媒体人看云南活动报道团走进台企昆明川达食品有限公司。(中国台湾网 张亚静 摄)

[责任编辑:高旭]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