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奋进 巨变 展望】这十年,北川挥别伤痛奔向小康

2018-05-06 08:10: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王蓉在明信片上写下“感谢援建者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中国台湾网 卢佳静 摄)

  中国台湾网5月6日绵阳讯  (记者 卢佳静)“经济条件变好了,娃娃也长大了,生活上也没啥压力”,经历过“5·12”大地震的王蓉告诉记者,当下她的生活可以用幸福来形容了。

  十年前的那场大地震,山崩地裂,满目疮痍。十年后,灾区重建如何?老百姓日子过得怎么样?5日,以“奋进·巨变·展望”为主题的汶川大地震10周年全国网络媒体四川行活动媒体记者深入北川羌族自治县,探访地震重灾区十年间的发展变化,追思往昔,展望未来。

记者见到王蓉时,她正在打扫卫生。(中国台湾网 卢佳静 摄)

  当记者来到擂鼓镇盖头村时,还未走进王蓉家便听到她爽朗又干脆的说话声,然而,谈到“5·12”大地震时,王蓉仅用颤抖的声音说“难受啊”便不愿再提及。“5·12”大地震,王蓉的丈夫不幸遇难,对王蓉来说“天塌了”,这份痛埋在心底永远不会抹掉,也不愿再被勾起,“难受啊”三个字足以让人感受到她所经历的那歇斯底里的痛。

  “5·12”大地震后,四川灾区出现了大量的震后重组家庭。王蓉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现在的丈夫母志勇,两人都是在震中失去了伴侣,相似的经历让他们走到一起。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个重组家庭中王蓉感受到了生活是幸福的。王蓉眼中的母志勇为人老实、勤快又体贴,在她生病住院时,母志勇在床头守了她七天七夜,说到这儿王蓉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重建后的擂鼓镇盖头村,村民在院里散步。(中国台湾网 卢佳静 摄)

  母志勇有两个儿子,“娃娃对我们都很孝顺,他们的妈妈去世了,我要充当起他们妈妈的角色,尽到妈妈的责任。”王蓉说,儿子时不时的就会给她个小惊喜,母亲节时还会送花给她,这让她很感动。现在两个孩子都在成都工作,自己的儿子也在部队服役,看着孩子们健健康康的长大并有了自己的归属,王蓉感到很欣慰。

  “人总是要向前看”。谈及这十年来的变化,王蓉说,在政策帮扶下,村里受损的房屋修好了,道路变宽了,村民的腰包也逐渐鼓起来了。现在王蓉家里有茶园和果园,再加上丈夫母志勇打工赚钱,凭着勤劳肯干,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重建后的擂鼓镇盖头村小楼。(中国台湾网 卢佳静 摄)

  “他们两口子是我们村里的典范”盖头村村支书陈正军说。王蓉夫妇在灾难面前不等不靠不服输的劲头是村民们奋进的缩影。陈正军介绍,2008年以前村里人均收入3千8百多元,现在人均收入1万多元。村里480人,经济收入一年150万余元,茶叶收入约100万元。据悉,2018年盖头村在茶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带动下,贫困户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全村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对于未来发展,陈正军说,以发展茶产业为主,同时搞好农家乐休闲旅游,以增加村民的收入。

重建后的擂鼓镇盖头村小楼。(中国台湾网 卢佳静 摄)

  总览北川,十年来,它借助其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以及产业规划等不断壮大发展。据悉,201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超预期突破50亿元大关,增长9.1%、增速居全市县市区第三位;服务业增加值、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4项指标增速居全市县市区第一位;脱贫攻坚顺利通过市初验和省考核验收、第三方评估,全年实现4404人减贫、48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以下,获评“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模范县”等殊荣。

重建后的擂鼓镇盖头村小楼。(中国台湾网 卢佳静 摄)

  当前,北川坚定不移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目标、把永续发展作为关键目标、把民生改善作为终极目标,专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基本取向,大力实施“品牌先导、绿色崛起、双创驱动、开放粘合”战略,着力打造文旅发展引领区、精品农业示范区、通航经济创新区、应急产业先行区,努力建成“大美羌城、生态强县、小康北川”。(完)

[责任编辑: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