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南大青年教授王欣然的成长之路

2017年08月30日 13:12:44  来源:人民网
字号:    

  刚刚从外地出差回到南大的王欣然教授,背着一个鼓鼓的黑色双肩包,身着一身休闲装,这样一身装扮行走在南大校园,看起来与一个校园里帅气的大男孩无异。但与他擦肩而过的同学们都不会想到,他就是今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获得者,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欣然。刚刚摘得全国青年最高荣誉的他有着多重身份:南大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4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同时也是全国最年轻的长江学者之一。

  南大青年教授王欣然的成长之路

  完美的圆:从南大到斯坦福再到南大 

  作为一名“学霸”,王欣然2000年高中毕业后,以奥林匹克物理竞赛山东省一等奖的优异成绩保送至南京大学物理学专业,在南京大学这所雄伟古朴的百年名校中度过了刻苦勤奋的本科四年。四年耕耘,一朝收获。王欣然以学分绩全系第一以及多篇SCI论文的成绩从南京大学毕业,并获得了美国斯坦福大学全额奖学金,远渡重洋出国深造。在斯坦福大学这片得天独厚的科研沃土上,王欣然继续着在科学的道路上进行着更深一步的追求和探索。在众多世界顶尖的科学家中,王欣然选择了美国科学院院士Hongjie Dai教授作为自己的导师,并开始从事下一代电子材料与器件研究。通过一系列的研究,王欣然所在的团队证实了石墨烯可以成为半导体应用于下一代集成电路。这项研究成果发布于国际顶级期刊《科学》,并同时引发了国际石墨烯纳米带研究热。

  南大青年教授王欣然的成长之路

  2011年,王欣然在美国结束了博士后阶段的工作之后,做出了一个让许多人惊讶的决定:回国,回南大。“很多人在找工作的时候,会在国内国外同时找,然后比较之下选择比较理想的地方。但是我当时没有想在国外找,就是要回国。”说到往事,王欣然显得十分愉快:“回国不需要什么理由,选择南大不需要理由,我的母校就是南大啊!要是非要说点什么的话,我觉得国内良好的科研条件,充足的经费都让我觉得很放心,而且国家当时正在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我很幸运地赶上了首批‘青年千人计划’。我想,中国更需要我。”

  正是这样一份爱校情、爱国情,让王欣然没有任何犹豫地学成归国,回到了曾经带给他成长和温情的母校。从南京大学到斯坦福大学再回到南京大学,王欣然在几年的时间内画了一个圆,而在这个圆的背后,是不间断的付出、丰硕的成果和一个崭新的开端。

  南大青年教授王欣然的成长之路

  延长的线:从学生到老师再到“学生” 

  回到南京大学的王欣然,很快就投入到了新的科研事业中去。他迅速成长为了一名合格的老师,用他自己的话说:“适应得很快。”快速的适应不仅得益于能力,更来源于“压力”。要进入新角色,开创新事业的王欣然,除了如何做好科研之外,还面临着许多其他问题,例如作为导师,如何给三个学生分配研究方向;如何写项目申请书;一笔经费,如何安排能够效率最好,效果最好,都需要一点一点进行摸索。

  每天晚上十一二点,王欣然才能够回到鼓楼南苑的临时宿舍休息,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带来的是他和学生的快速磨合和共同成长,“带学生的方法是要在失败中探索的。”说起当初的艰难摸索,王欣然依旧记忆深刻:“当时对学生要求比较严格,导致有个学生都不太喜欢接我的电话了,不过这名学生后来不仅在《自然》子刊上发表了论文,毕业后还去东京大学继续深造,发展得相当不错,现在对我充满了感激。”

  南大青年教授王欣然的成长之路

  学生的成功也让王欣然尝到了“桃李芬芳”的甜头,在之后与学生的相处当中,也更加如鱼得水,还有了自己的一些心得:“本科生的话,就不会太限制他们,花在科研上的时间因人而异,但我会努力为他们提供好的平台。其实不仅仅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在做项目的同时,学生的协调力、领导力、表达能力都会得到培养,综合素质会得以提高。”王欣然还回忆起了在斯坦福的时光:“我博士论文答辩的时候,就有些紧张,当时觉得表达得不完美,所以也会重视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现在的王欣然,经历了讲台的“历练”,更加幽默健谈,平易近人。用他自己的说法,这是跟同学们学习的结果,平时的他也会经常和同学们聊天交流,获得各种新的信息。当了老师之后,他又成为了一名“学生”。

   发展的点:从感恩到期待再到感恩 

  在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之前,王欣然就已经得过许多荣誉,也被一些校内平台采访过,这次荣誉花落于他,让他感到了意外的惊喜。得知消息,他的第一反应是感恩:“感谢南京大学,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感谢我的团队。”荣获奖章对于王欣然自己来说,有些不可思议,“这么多来自全国的优秀青年,我能够跻身获奖名单,真的觉得很高兴。”

  南大青年教授王欣然的成长之路 

  作为一名始终致力于科研的杰出青年,王欣然说起自己对青年学子的期待,显得格外严肃:“我对学生始终有三点期望。第一是追求卓越,无论以后从事科研还是直接就业,任何时候,在任何环境下,都应该追求卓越,在一个领域只知道混日子的人,也不会在其他领域成功;第二点是要有责任心,一个集体中,每个人是否有责任心十分重要,如果一个团队,人人都能够负起责任,就会产生‘集体效应’,这个集体就会团结高效;最后一点是团队合作精神,如何适应团队,如何与团队中的个人相处,都值得学习和注意,拥有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才能够取得成功。”

  现在的王欣然,生活十分忙碌。“一半时间在出差,一半时间在南京”。在工作的时候,所有就都围绕着科研转,和学生开组会,写项目申请书,阅读文献......他从未觉得科研枯燥,于他而言,永远有一片更宽广的空间等待着他的探索。在家里的他,则用更多时间陪伴家人,在他眼里,这是他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所有支持和帮助,幸运和陪伴,付出和坚持,他始终心怀感恩;对学子,对自己,他始终怀揣期待与希望。每一处收获,每一点进步,于他而言,都是发展和跨越,都值得被珍惜。作为青年才俊的王欣然,在科研路上不断上下求索,培育了累累硕果,始终平实淡然,踏实勤奋,这不仅是身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应有的优秀品质,更是他作为一名摘得全国青年最高荣誉的年轻学者值得被人称道的地方。

  (南京大学供稿,文字:张玮怡图片:王欣然、陈统)

[责任编辑: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