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永葆本色的劳动模范汪昌祥

2017年04月24日 13:52:12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字号:    

  愿将春雨化甘霖,乐送玫瑰闻余香

  ——永葆本色的劳动模范汪昌祥

  汪昌祥,扎根偏僻贫困山村小学40多年的一名普通乡村教师,把毕生的青春和才华奉献给了乡村教育事业。特别是身患癌症17年来,始终坚定“只要活着一天,就要为村里的孩子当好一天教师”的信念,用自己的生命燃起大山深处那簇最明亮的烛光。先后荣获西宁市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启功教师奖”等荣誉称号。

  2014年退休以来,汪昌祥退休“不褪色”,仍然坚持致力于“愿将春雨化甘霖,乐送玫瑰闻余香”的公益事业,多方奔走争取善款100多万元,开展爱心扶贫、助学、助残、助老等活动。他的事迹影响和感动着身边各行各业的人,许多人学习他、追随他,并成立了以他领衔的“汪昌祥爱心服务团队”。

  矢志不移的坚守

  1974年,初中毕业的汪昌祥毅然回到家乡——青海省湟中县拦隆口镇尼麻隆村任民办教师。由于村子小、学生少,山村小学仅是一个只有两名教师的教学点。当时的教学条件很差,老师学生都挤在昏暗狭小的教室里,用泥土砌成的土台子就是学生的凳子,几块木板一拼便是课桌了。这样艰苦的教学和生活环境,让汪昌祥更加明白:要想改变山村贫困的现状,就必须让山村的孩子们上学走出大山。

  上世纪80年代初,外出打工成为农村人挣钱致富的新捷径,农民纷纷外出打工。农村出身的汪昌祥,每月只有30多元的工资,家里花销常常捉襟见肘。一天,他怀着矛盾的心情离开了学校,跟着乡亲们外出打工,几天就挣了他在学校一个月的工资。干了一星期后,汪昌祥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学校里那些渴望知识“嗷嗷待哺”的孩子,经过深思熟虑,他还是回到了学校,因为他坚信:贫困山村只有教育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才能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1986年,上级部门推荐汪昌祥去任副乡长,很多人都认为,这对他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但他细细思量后,还是选择当教师,他说:“我舍不得这些孩子。”

  40多年来的教育生涯,汪昌祥培养出了一批批合格的学生。仅有100户人家、450人的小山村,先后走出北京工业大学、上海电力大学、西北水电大学、武汉大学等70多名大学生。汪昌祥深信:知识改变命运,这些孩子将来也能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

  顽强不屈的抗争

  汪昌祥常说:“学生是我的命根子。”尼麻隆村的父老乡亲把孩子交给了他,他就是用父母之心看待每一个孩子。学生们谁的头发长了,他亲自带了推子、剪刀理发。

  在一师一校的村办小学,汪昌祥经常把学生们带到河滩上、树林里,带到山坡上、羊群中,让学生亲自观察,亲手实践,有的放矢地开展户外教学……从精心备课到认真上课、细心批改作业到课外辅导,他把所有精力都倾注在教学上,倾注在每个学生身上。

  1991年,是汪昌祥生命中最残酷、最无情的一年。在秋收打碾季节,他的妻子被一辆失控的拖拉机撞成小腿粉碎性骨折。在医院照顾妻子的日子中,剧烈的胃痛迫使他在照料病人的间歇拍了一张片子,结果却如晴天霹雳,医生告诉他,他得了胃癌。为了治疗胃癌,他接受了胃大部切除术。

  除胃癌外,汪昌祥每天还遭受着丙肝、低血压、胆囊炎、椎基底供血不足等7种疾病的折磨,与病魔抗争的22年,他先后住院30余次花费20多万元。他凭借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和决心抗争命运,可怕的病魔并没有将他击倒。“他生命力太强了!”他的同事们这样感叹说。

  大爱无疆的奉献

  有一天,汪昌祥到县城某单位办事时,向单位领导诉说山村小学办学条件差,有很多孩子上不起学、辍学情况严重。领导听后,决定为这些学生捐助一些学习用品。此次捐助的物品虽然数量并不大,却给了他一个启示:向条件优越的单位和富有爱心的人士进行募捐,请求援助山村孩子。

  此后,汪昌祥背着家乡的新洋芋、鲜豆角、炒大豆等土特产跑到一些机关、学校、工厂“化缘”,募捐范围向省城西宁延伸。团省委、省教育厅、省教育发展基金会、省民政厅慈善总会、62201部队等,都是他多次去过的地方。凭着对教学工作的满腔赤诚,凭着战胜绝症的坚强意志,凭着慈善公益事业的方兴未艾,他像无私的阳光滋润万物,如阳光般奔走了26年。

  退休后,快60岁的汪昌祥到省教育厅发展基金会做起了一名志愿者,通过牵线搭桥,争取一笔笔善款,促成一个个资助对子,把一份份阳光般的温暖送到了贫困学生家中,为需要帮助的人带去希望。

  在汪昌祥眼里,那些山区的学生就是一个个宝贝疙瘩,学生有困难,千方百计地给予帮助。前些年学杂费负担重,孤儿曹正成、曹洪强、曹兰武等一批困难学生学费无法得到保障,汪昌祥联系到62201部队,解决了15名贫困生的上学问题。

  汪昌祥还从省教育厅争取到了50万元资金修建校园、置办文体器材,联系省教育发展基金会、团省委及多方社会力量,使300多名孩子圆了上学梦;河南商会、山西商会、中油集团、青海慈善总会、江苏南通爱心人士等资助了100多名贫困生……4年时间他和他的“爱心团队”为扶贫助学争取捐助物资总价值100多万元。

  2016年,为更好地帮助汪昌祥开展社会公益活动,湟中县多巴镇在多巴社区设立了汪昌祥工作室。2016年12月,青海省总为“汪昌祥爱心志愿服务队”命名授牌并给予3万元爱心捐助。

  永不褪色的旗帜

  汪昌祥用真诚的付出换来充实的人生,广受学生及家长的好评,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尊重和有关部门的褒奖。他先后荣获“青海省优秀辅导员”“湟中县劳模”“西宁市优秀教师”“青海省优秀教师”“西宁市劳模”“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全国启功教师奖”等荣誉称号。

  2016年,青海省总授予汪昌祥爱心志愿服务队“青海高原工人先锋号”;2017年4月,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

  汪昌祥在身患绝症的情况下,用孱弱的身躯、用炽热的爱心、用不懈的追求塑造了高原山村教师的光辉形象。面对奖牌、证书、鲜花和掌声,他始终淡然自若,宠辱不惊。他说:“此生此世,我只钟情教育。”

  如今,汪昌祥继续发挥着劳模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劳模的责任和担当,传承和弘扬着助人为乐、敬老爱幼的中华民族美德,用甘于奉献的人间大爱精神彰显“缺氧不缺精神”的高原劳模本色,用心血播种着希望,演绎着退休不退职的精彩人生,如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在青海高原大地上高高飘扬。(邢生祥)

[责任编辑:李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