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多位美国共和党议员联署怂恿拜登任内首次“亚洲行”加入“窜访台湾” 拜登行前再签“挺台重返世卫”法案

2022-05-16 14:38: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中国台湾网5月16日讯 据报道,美国总统拜登将在展开其首次“亚洲行”前,在白宫签署了支持台湾地区所谓“恢复”世卫大会观察员的法案,此外,美国共和党9位议员日前也联署致函拜登,搬出在特朗普任内生效的所谓“台湾旅行法”,怂恿其在“亚洲行”中所谓“加访台湾”。有岛内舆论指出,这些美国政客只是为了捞取政治利益,根本不是在帮台湾。而美国的两岸政策一周数变,值得注意,民进党当局不宜一厢情愿解读。在台湾地区参与国际组织活动的问题上,我方曾多次明确指出,包括世界卫生组织这些仅限主权国家加入的联合国专门机构,台湾地区作为中国的一部分无权加入。任何炒作世卫大会涉台问题,企图在国际上坑蒙拐骗、造势挑衅,都是徒劳的。对于美国内部分政客炒作窜访台湾的话题,中方也曾明确警告,这是对中国主权的恶意挑衅,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一切后果由美方承担。

  拜登“亚洲行”之前签署“挺台”法案

  据报道,拜登将于5月20日至24日访问韩国和日本,分别与韩国新任总统尹锡悦、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举行双边会议。访日期间,拜登还会与澳大利亚、印度与日本领导人召开四方安全对话(QUAD)。

  不过在临行之际,美方还不忘操作“台湾议题”。据报道,美东时间13日,拜登签署法案,指定国务卿制定策略,以所谓“恢复台湾地区在世界卫生大会(WHA)的观察员地位”。

  新法案还要求美国务院在历次台湾地区未能取得观察员身份的每届WHA后,向国会说明“在协助台湾的计划上所做的改变和作为。”

  民进党当局连忙“感谢”美方“支持”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于本月22日召开大会。对于拜登的此番操弄,蔡英文办公室、台外事部门14日同时跳出来发声“感谢”,宣称“感谢”拜登自上任以来以实际行动支持台湾的所谓“国际参与”,以及美行政部门及国会对台湾的所谓“坚定支持”。

  美办峰会执意邀台 中方:反对借抗疫搞政治操弄

  而美方近期在台湾问题上的操弄还不止于此。据媒体报道,美国与当地时间5月12日联合个别国家举办所谓“全球抗议峰会”,中方没有与会。外交部发言人在回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方欢迎一切有助于国际社会团结抗疫、科学抗疫的努力,但是我们反对任何国家借抗疫搞政治操弄。由于美方不顾中方严正立场和国际社会关于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执意邀请台湾方面参会,中方无法出席第二届全球抗疫视频峰会。

  国台办:台湾地区无权加入世界卫生组织

  针对民进党当局频繁炒作世卫大会议题,国台办曾明确表示,世界卫生组织是仅限主权国家加入的联合国专门机构,台湾地区作为中国的一部分无权加入。民进党当局自2016年5月执政以来,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歪曲否定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破坏了两岸协商的政治基础,导致台湾地区参与世界卫生大会的政治基础不复存在。这个局面完全是民进党当局造成的。任何炒作世卫大会涉台问题,企图在国际上坑蒙拐骗、造势挑衅,都是徒劳的。

  岛内:美国“对台政策调整”对台湾绝非好事

  台湾《联合报》也发表社论表示,美国的两岸政策一周数变,值得注意,民进党当局不宜一厢情愿解读。文章提醒,要警惕台湾的“乌克兰化”。美国在俄乌战争中未出一兵一卒,食髓知味,认为可以筹组所谓盟邦,以台湾为饵,在海峡冲突中,弱化中国大陆。这样的调整,对台湾绝非好事。

  9名美议员撺掇拜登“亚洲之行”加入台湾

  另据报道,美有关政客借拜登的“亚洲行”之机在涉台问题上煽风点火。据台媒报道,9名共和党籍众议员12日联名致函给拜登,呼吁他此行应考虑增加窜访台湾的行程。除继续抹黑称中国大陆在“刻意升高台湾海峡紧张情势”外,他们还撺掇拜登与蔡英文“当面深谈”深化所谓“台美安全与经济伙伴关系”等等。

  舆论:美政客鼓动拜登窜访台湾只是一场政治秀

  值得关注的是,这9位成员都是美国国会所谓“台湾连线”成员,是台湾当局花大钱进行政治游说的重点对象,经常会做出很多涉台和反华动作。有岛内舆论指出,美政客鼓动拜登窜访台湾地区只是一场政治秀,背后是党派间的政治博弈。这些美国政客异想天开的表演,只是为了捞取政治利益,根本不是在帮台湾。

  目前,拜登“亚洲行”的行程还未确定。此前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宣称有计划窜访台湾,但在中方多次强烈表态后,佩洛西在启程之前突然宣布新冠检测“呈阳性”,最终未能成行。

  中方:明知故犯窜访台湾是对中国主权恶意挑衅

  对于佩洛西当时有意窜访台湾,中方曾警告,美国国会众院议长作为一国政要,如明知故犯窜访台湾,将是对中国主权的恶意挑衅,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将对外发出极其危险的政治信号。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必将作出坚决反应,一切后果由美方承担。(中国台湾网特约记者 普燕)

[责任编辑:王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