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李振广:习近平对台工作重要思想特征研究

2017-11-29 11:20: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2013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资料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两岸关系发展大势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就两岸关系和台湾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和新主张。习近平对台工作重要思想是他在对台湾问题长期观察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确立的,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对台工作方面的重要体现。习近平对台工作重要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的对台工作理论与实践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研究习近平对台工作重要思想特征有助于我们深刻领会党中央在新的历史阶段对台工作的理论精髓,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央对台工作大政方针的实质与方向。

  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台湾问题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伤痛。100多年前,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直接导致宝岛台湾被日本侵略者割占。新中国成立之初,又因美国等外国列强从亚太地区冷战的角度出发,造成中国实现全国解放的进程被阻挡在台湾海峡,留下了当今的台湾问题。这一历史伤疤是当代中国期盼国家统一的仁人志士心中永远的痛。习近平总书记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出生,在党的教育培养下成长起来的共和国接班人,对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命运了然于心。这一代人是在为远大理想与社会主义实践而奋斗中学习、成长的,既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也全面参与了改革开放和中国崛起的历史进程。这一经历使这一代人有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总能站在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高度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习近平对台工作重要思想的基础正是这种有着历史厚度和情感高度的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2013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指出,我们始终从全民族发展的高度来把握两岸关系发展方向。大陆和台湾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凌。想起那一段屈辱的历史,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心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梦想。在2014年2月18日再次会见连战时,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出,120年前的甲午,中华民族国力孱弱,导致台湾被外族侵占。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惨痛的一页,给两岸同胞留下了剜心之痛。牢记历史,不忘共产党人的初衷,继承和推进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仁人志士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这种厚重、浓郁的历史使命感是习近平对台工作重要思想产生的土壤,也是习近平对台工作重要思想的典型特征。

  二、勇于突破,敢于担当

  两岸关系是一个不断突破的过程,抱残守缺、缺乏担当将难以推进两岸走向完全统一。自上世纪50年代初两岸对峙局面形成开始,两岸关系一直在不断的突破中前进。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毛泽东、周恩来等第一代中央领导核心的关心和大力推动下,对峙之下的台海两岸依然有国共两党的密使穿行两岸,为台湾的和平解放和两岸统一进行沟通商讨。改革开放之初,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思想来指导对台工作。这一思想可谓是台湾问题形成30年后第一次大胆的突破和在国家统一问题上的伟大创新。这一伟大创新使台海两岸逐渐从军事、政治、经济等全面对峙,走向开放和缓和。2008年5月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转折,进入和平发展阶段。可以说,两岸关系发展成就的取得就是在一步步突破的基础上实现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对台工作中继承和发展了历代领导人勇于突破、大胆创新的担当和勇气,实现了两岸关系的新突破。两岸关系是历史遗留问题,在两岸关系发展中也一直存在很多的政治禁忌。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禁锢,两岸之间的沟通与交往一度局限于民间的渠道。但两岸关系的逐步解决和最终统一毕竟不能仅靠经授权的两岸民间团体之间的协商谈判来完成。随着两岸关系环境的逐渐成熟,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两岸关系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果断决策,实现了两岸政治交往的重大突破。

[责任编辑: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