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王建民:破解台湾经济过度依赖大陆的迷思

2014-11-03 16:17: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原标题:《正面看待两岸经济关系——破解台湾经济过度依赖大陆的迷思》。

  近年来,台湾岛内从蓝到绿,从上到下,出现一股质疑台湾经济对大陆过度依赖的声音,鼓吹台湾要分散市场,减轻对大陆的依赖,降低风险,以维护所谓的台湾经济、政治安全。这是用政治思维对待台湾经济发展和两岸经济关系,会压缩台湾经济发展空间,会让台湾经济迷失发展方向。

  防范对大陆经济依赖成蓝绿共识

  台湾蓝绿很难在两岸议题上达成共识,有时甚至立场与主张截然相反。然而,在台湾与大陆经济关系问题上,蓝绿都认为要防范台湾经济过度依赖大陆,主张鸡蛋不能放在大陆一个篮子里,而要分散市场,防止台湾经济对大陆过度依赖。在大陆全力推动厚植两岸同胞共同利益,加强两岸经济交流合作的新形势下,台湾蓝绿的这种思维对两岸经济关系与台湾经济发展只会有害无益,只会让台湾经济迷失发展方向。

  长期以来,民进党等泛绿阵营一直有台湾经济过度依赖大陆的担心。因此,他们反对两岸经济合作,反对两岸经济关系紧密,鼓吹维持所谓台湾经济自主性,害怕“台独”之梦因此而无法实现。今年8月初李登辉的表态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他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网专访时表示,两岸关系经过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两岸货物贸易协议之后,大陆和台湾之间变成了“大鱼吃小鱼”的关系,台湾在经贸上有过度依赖大陆的危险。蔡英文8月中旬在台北论坛发表“台湾的未来”专题演讲也表达了与李登辉相一致的立场,批评马英九当局的两岸政策“一味重视开放,不仅缺乏风险考虑,也没有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只专注服贸与货贸,“而不思索如何有力突破和主要贸易国家洽签自由贸易协议(FTA)及参与区域经济整合的阻力”,“结果不仅造成台湾更加依赖中国市场,而且和全球接轨的距离愈来愈远”。她提出,应对台湾经济过度依赖大陆的政策与策略是 “坚持台湾必须同步融入区域经济整合”,“必须更有策略、全方位地推动洽签FTA”,“坚持台湾经济自主性,以免受到外力的干预,伤害台湾的民主、自由以及政治上的自主性”。舆论认为,蔡英文的经贸战略核心是实现平衡且多元的经济战略,避免对大陆市场或经济的依赖,维护台湾经济与政治的自主性。绿营反对台湾经济依赖大陆不足为奇,这是其“台独”政治主张与逻辑思维的必然结果。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近年来一向主张发展两岸经贸关系的台湾蓝营某些政治人物,也不断附和绿营或提出与绿营相类似的观点。更有甚者,马英九当局在7月底举行的“经贸国是会议”提出的结论中,主张对两岸经贸关系实施一系列管控措施,每年发表“两岸风险红皮书”,建立大陆对台湾政治、经济影响力评价系统,并对商签两岸协议建立“国安审查”机制,以此强化两岸经贸风险控管。有媒体认为,这是“台湾经济过度依赖大陆论”的又一集中表现,是影响未来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一个不良征兆,表明马英九当局在两岸经贸关系上更趋保守。台“国发会”负责人在会上公开表示,长期以来,许多人担心台湾贸易、投资及政治过度依赖大陆,提出了两岸风险评估的构想,于是决定先委托智库机构进行研究,再由“国发会”或“经济部”逐年编制发布风险评估报告。台当局决定编制“两岸风险红皮书”,有学者对此指出,这不仅是当年李登辉提出的臭名昭著的“戒急用忍”的回潮,而且首次得到绿营肯定,是马英九上台6年多来蓝绿在两岸经贸关系上难得的“共识”。只是这样一种制度设计,可能延缓两岸经济合作进程,增加两岸经济融合阻力,必将再次让台湾错失大陆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的商机。

  建立“两岸风险红皮书”制度,尽管与马英九当局倡导的加强两岸经济合作相违背,但却不是什么新花样,是长期以来台湾在经济上防范大陆思维的延续,是老把戏。两岸贸易往来恢复之后,台湾当局就开始从战略的角度,研究所谓的两岸贸易“风险指标”与“警界线”。早在1988年,台湾当局就制订了“两岸经贸风险预警机制”,两岸贸易依赖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作预警,供台当局决策、调控。李登辉主政后,提出所谓“戒急用忍”政策,企图遏制台商对大陆投资。陈水扁执政时期,采取“有效开放、积极管理”政策,目的也是强调要加强风险管理。但在强大的市场力量推动下,台当局这些保守、落伍、违背经济规律的政策不仅未能发挥作用,反而使两岸经贸关系获得快速发展。2013年,两岸贸易总额达1972亿美元,成为带动台湾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