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史坤杰:蔡英文在两岸政策上难有实质突破

2014-05-27 09:33: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5月25日,蔡英文当选民进党新一任党主席。华广网今日刊载厦门市台湾学会理事史坤杰的文章指出,虽然蔡英文高票当选,但民进党“两个太阳”争斗大戏并未落幕,蔡英文的“党内共主”地位尚未形成,民进党两岸政策转型也未见曙光。

  全文内容如下:

  5月25日,民进党举行第15届党主席选举,在这场“对垒”中,蔡英文一如外界预期以高票当选为新一任党主席。尽管此次选举结果毫无悬念,但从中透露出来的讯息却值得深思。

  “两个太阳”争斗大戏并未落幕

  苏贞昌与蔡英文的政治心结由来已久,最早起于2010年五市选举,再到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党内初选,两人矛盾发展到极致。蔡英文因2012年败选辞去党主席后,仍然活跃在台湾政坛并积累起足够人气,在重大议题中也能始终保持发言权,对民进党主席苏贞昌形成强大压力,以至于外界说民进党有“两个党中央”、“两个太阳”,苏、蔡两人之间的明争暗斗始终没有停止过。此次党主席选举,表面看蔡英文胜选,从此掌握了党机器,占据了有利的战略位置;苏贞昌卸任党主席后丢失可维持知名度、扩大影响力的政治舞台,“蔡上苏下”表明蔡、苏“两个太阳”之争胜负已分、大戏落幕。而实际上,从苏贞昌宣布放弃参选以来的表现看,其动作频频,显见其对2016仍存有强烈的企图心,“两个太阳”之争不但没有中止,反而有进一步加剧之势。除力挺林义雄积极推动“反核四”运动、借绿卡议题高分贝“打马”外,苏贞昌还抛出所谓“宪政改造”议题,公开表示“‘台独’不是用喊的,而是用做的”,企图展现自身的能力、魄力,营造“苏规蔡随”的氛围,给蔡英文出难题、增困扰。一旦蔡英文在“台独”主张及“宪改”议题上处理失当,必将面临来自党内外的强烈质疑,争取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出线的优势将锐减。可以预见,苏贞昌未来将继续在某些敏感议题上主动出招,迫使蔡英文表态,逼其犯错,为自己在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出线营造有利声势。

  蔡英文的“党内共主”地位尚未形成

  蔡英文2008年担任党主席时,正是民进党创党以来最低迷的时期之一。蔡英文那时承担起党魁大位,也在当时获得党内各派系的奥援与支持,蔡英文当时可说是“众星拱月”、“明星待遇”,“党内共主”的称谓实至名归。此次党主席选举则形势大变,蔡英文的领导权威和政治地位面临空前挑战,“党内共主”地位短期内恐难形成。蔡英文与民进党的渊源不深、资历较浅,由于其竞选党主席直指2016“大位”的企图明显,担任党主席后的所有改革动作,难免会被添加上权力布局的意涵,党内各派系恐难“无私而团结”地予以支持。蔡英文回绝了谢长廷欲与之联手的政治结盟,单枪匹马挑战党魁,一定程度上堵死了谢长廷的政治前途,压缩了“蔡系”与“谢系”合作的空间,陷自己于孤立的境地。党主席投票日当天,谢长廷再次表示“参选党主席就不要选‘总统’”,显见蔡、谢的联盟关系已经生变,谢长廷将不会像当初那样对蔡英文多所协助。蔡英文虽然没有与“独派”划清界限,但也没有得到“独派”更多的青睐与奥援,特别是之前蔡英文以“小英教育基金会”的名义,低调推动两岸交流,得罪了部分深绿势力,对获取“独派”的支持有所不利。综合上述原因,再加上苏贞昌因素的影响,蔡英文的领导权威已由2008年担任党主席的“众星拱月”演变为目前的“各派抗衡”。

  民进党两岸政策转型未见曙光

  2012年败选以来,面对两岸大交流、大合作的历史潮流,蔡英文不得不逐步调整其两岸政策的视角,顺应民意趋势,开始对两岸交流采取相对务实、开放的态度,包括基本肯定两岸合作成果,正面评价民进党人“登陆”行为,积极推动和鼓励民进党与大陆的交流等。这是否意味着蔡英文当选党主席后,民进党的两岸政策转型将迎来转机?答案是否定的。尽管蔡英文的两岸政策相对理性务实,但基于民进党当前首要任务、党内政治现实及岛内政治生态等,其当选党主席后的两岸政策突破空间十分有限,只会局限在具体政策、表面姿态上,而在意识形态上仍会维持民进党现有的两岸政策主张,即坚守“台独”立场,拒认“九二共识”。主要原因是:民进党当前面临的关键任务是年底的“七合一”选举,两岸政策调整并不是首先考虑的方向;马当局政绩不佳有利于民进党选情,蔡英文没有调整两岸政策的现实压力;蔡英文面临着与苏贞昌争夺“独派”支持的竞争,在巩固党内权威的现实考虑面前,蔡英文难以在两岸政策上有大的突破。(本文作者为厦门市台湾学会理事)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