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的中秋我的节】“工厂月饼”该向“私房月饼”学什么?

2018年09月25日 08:59:00来源:中国台湾网

  又是一年中秋到,但月饼似乎悄然改变了它原本“甜腻”“厚重”的刻板形象,成为新一代网红食品。走上网红之路随即给整个市场带来可观的收益,2017年月饼市场的销售额超过百亿元,而要买上一块网红月饼,你可能要排上两三个小时的队。(9月21日《法制日报》)

  关于“私房月饼”的话题最为火热。监管部门认为“私房月饼”存在安全隐患,新闻媒体认为“私房月饼”存在卫生问题。关于“尽量别购买朋友圈月饼”的文章也是铺天盖地。

  然而,为何消费者还是把有关提醒的好心当成了驴肝肺?是消费者太任性了吗?可以说,谁都想维护自己的舌尖安全。那么为何还是让“私房月饼”在与“工厂月饼”的战斗中占据了上风?

  有一个事实,需要我们真诚面对:一边是“工厂月饼”的火热促销,托关系找熟人,苦苦哀求大家购买,有的“工厂月饼”专门聘请了大批销售人员,在朋友圈,在现实生活中推销,结果还是不太受欢迎。一边是“私房月饼”的火爆销售场景,有的网红月饼甚至卖断了货,需要等候几个小时排队抢购。

  笔者在中秋前夕,就遭受了人情月饼的轰炸,各路朋友,各路邻居,熟悉的,不熟悉的,都找上门来。希望我能够购买一些他们推销的月饼,礼盒是相当精美。这些“送上门来的月饼”,都是“工厂月饼”,真还没见谁来推销“私房月饼”的。可是,我还是不情愿为了面子,购买他们的“工厂月饼”。

  尽管说,“私房月饼”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可是消费者还是那么喜欢“私房月饼”。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我们不得不说的是,“工厂月饼”和“私房月饼”的战斗,其实是口味的战斗,是价格的战斗,是亲民的战斗。

  “工厂月饼”固守着传统,无论是外形还是口味,无论是花样还是色彩,都没有优势,而且“工厂月饼”受到了所谓“月饼标准”的禁锢。比如对于“五仁月饼”在馅料上就有比较强硬的规定,这样的月饼没有实现口味的翻新,还是陈旧的口味,市场自然不欢迎。而且“工厂月饼”一味走高端路线,动不动就是几十元,几百元,甚至是上千元,价格不亲民。再加之太重视包装了,有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意味。

  而“私房月饼”就自由多了,“私房月饼”的口味,是经营者不断自我摸索和不断改进的结果,馅料的选择更加自由,他们做的不是月饼标准的“规定动作”,而是“自由发挥”。而且包装更加简单,一张白纸,一个袋子就完成了。可想而知,“私房月饼”火热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中国台湾网网友:郭元鹏)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