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的中秋我的节】让文化传承成为中秋节主旋律

2018年09月21日 16:19:00来源:中国台湾网

  中秋节又叫仲秋、月夕,是华夏民族岁时节日系统中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民俗节日。中秋节有很多习俗:观潮、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玩花灯、烧塔、赏月吟诗、祭月。每一个习俗都代表了浓厚的民族文化,理应由一代代国人传承和发扬。然而,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人们消费水平的飞跃提升,中秋节的传统文化的意义也逐渐被人淡忘,中秋节也改变了许多。

  中秋节成为了月饼节。月饼象征团圆,吃月饼象征着一家人的团聚,坐在一起感受亲情,享受天伦之乐,是中华民族情感的传承。现在,代表中秋节标志的月饼,一盒盒装月饼的卖价高达近千元,中秋节的阖家团圆,走亲访友变成了重利益轻文化。

  中秋节成为了购物节。中秋节一度被商业文化侵蚀,也一度被过度物化,无论是线下的商业机构,还是网上的各大电商,都借节假日民众休闲的机会,推出一系列促销活动。为了节约购物成本,更多的人在民族文化活动和逛街购物上选择后者,中秋节越来越没有生命力。

  中秋节成为了旅游节。当今社会,国人特别是年轻人,逐渐沉迷于西方国家传进的习俗,如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对中国传统的节日不够重视,只当做一个假期放松心情,中秋节外出旅游是一些人的选择。传承中秋“团圆”文化,不只是增进亲人间的感情,更有利于增强家国认同感。团圆,是一种培育国家认同感的有效途径。它帮助人们对自己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道德价值观、理想信念、国家主权等在其头脑中引起反映并确认自己的国民身份,将自己归属于国家,形成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主体意识。

  月儿圆,人团圆,中秋时节话团圆。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和领悟传承中秋民俗文化的重大意义,尽好传承责任。让我们在中秋节日中获得更多的情感慰藉,感受更多的精神滋养,为明天积蓄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台湾网网友:李蕊)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李杰]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