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扶贫工作要用脑、用心、用情

2018年04月23日 14:39:00来源:中国台湾网

  精准扶贫要花绣花针功夫,需要扶贫工作者走进田间地理,洞察当地隐藏的商机,用智慧把荒废的沙土地变成富饶的金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成为输送财富的桥梁。换个思路,死胡同就变成了活路;结合扶志与扶智,让扶贫对象更快走上致富路;精准对接缺啥补啥,换来人民积极配合使扶贫工作快速见效。扶贫工作不可使蛮力,细心观察、思维开阔便能事半功倍。(4月22日,人民网)

  海南省把被当地人视作累赘的沙土地变成了种地瓜的高产值土地,全靠扶贫工作者的“火眼金睛”发现了这片沙土地是富硒地,能种出营养价值很高的富硒农产品。送种苗、送农资、教技术、保价收购,完整的扶贫产业链就这么建立起来,当地人民眼看着扶贫工作者“变废为宝”无不称赞,工作有了、收入高了、楼房也盖了,老百姓的幸福溢于言表。电视夜校的开办给人民送去大脑营养的补给,讲政策、讲科学、讲技术,为当地百姓量身打造的节目实用性强、接受范围广。热线电话直通职能部门,一对一解决问题,够精准、够快速,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从“要我脱贫”变成“我要脱贫”。扶贫工作者用细心、耐心、爱心感染着贫困地区的百姓,帮助贫困户找出路,给当地百姓量身裁衣找项目,获得了百姓的信任,百姓有困难会主动找党和政府寻求帮助,有不懂的地方也会主动学习。评先进、立榜样、树模范,鼓励机制充分调动贫困户主动配合扶贫工作的积极性,大脑的富足带来的是生活的富裕。有了“我要脱贫”的志向,有了积极向上的心态,有了勤劳肯干的双手,还有与时俱进的思维,脱贫致富就在眼前。

  扶贫工作者就是老百姓的眼睛,去发现当地被忽视的宝藏;扶贫工作者就是老百姓的邻居,最了解每家每户什么才是最需要;扶贫工作者就是老百姓的导师,指引身处困境的家庭走出泥泞;扶贫工作者就是老百姓的靠山,让贫困户没有后顾之忧的放手干事业。扶贫工作传递的是不服输、不认命的精神,传达的是党和政府对群众的不放弃、不抛弃,联络的是干部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感情,收获的是齐心协力创造美好生活的拼劲儿。为保证扶贫工作圆满完成,必须做到干群关系融洽、扶贫方法科学、发展定位精准。现在到了脱贫攻坚最难的阶段,需要扶贫工作者不急不躁、稳中求进,继续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坚定必胜的信心,夺取最后的胜利指日可待。(中国台湾网网友:未遮山)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王鑫]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