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厉以宁:走出“投资冲动怪圈”

2010-03-15 09:23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编辑:张蕾

  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3%左右……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为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总体目标定调。

  2010年被温家宝总理定位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在极为复杂的形势下,怎样看待中国宏观经济上述目标?这些任务能否得以顺利实现?中国经济调结构、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关键性问题在哪里?如何应对依然严峻的就业形势?

  围绕上述问题,《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于全国两会期间专访了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

  GDP增长最好在8%~9%之间

  《财经国家周刊》:您如何判断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

  厉以宁:目前宏观经济基础还不是很巩固。虽然企业订单增加了,但很多是为了补库存,很多企业包括外国企业库存下降甚至零库存。这种情况下很难说基础已经很扎实。所以对经济形势我们还要进一步观察。

  《财经国家周刊》: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将2010年通胀目标定为3%左右。2009年年底的时候,人们对2010年通胀预期比较强烈,近期则有所缓解。您怎样看待这种通胀预期?

  厉以宁:人们此前强烈的通胀预期来自三方面的错误判断。一个是认为春节后国际石油价格会大涨。我认为目前阶段,石油价格主要决定因素仍然在美国,美国经济没有大规模复苏的话,石油价格不会大涨。

  第二是农产品价格因素。2010年年初的农产品价格上涨,主要是季节性上涨,春节后随着蔬菜等产品的供给增加,物价就会有所调整。

  第三,中国粮食是丰收的,这也成为通胀难以真正实现的有力因素。

  不过,年内的CPI涨幅一定程度上还要决定于经济的增长速度。

  《财经国家周刊》:《政府工作报告》将2010年GDP增长目标定为8%左右。在您看来,2010年中国经济会呈现怎样的运行特点?8%的增长目标是否可以实现?对物价形势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厉以宁:2010年中国经济会呈现三个特点:国内增长很快;二次探底不大可能;当前重点还应该放在调结构、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上。

  我估计,今年GDP增长率会超过8%,最好结果是在8%~9%之间,最后结果有可能超过9%。如果GDP超过9%,通货膨胀就有可能会来,物价可能到4%,而突破10%就超过了警戒线。

  如果GDP增长超过9%甚至达到10%的话,会向企业生产发出盲目乐观的信息,耽误经济的加快转型。同时,如果一味讲GDP增长,产能过剩会加剧,导致一系列问题,比如借银行的贷款不好还了。

  走出投资冲动怪圈

  《财经国家周刊》:当前中国经济宏观调控面临的主要风险挑战是什么?

  厉以宁:需要重点关注两方面问题。

  一方面,社会上有一种很强的力量,担心宏观调控收紧,认为还应该像过去那样实行宽松的信贷政策。这种阻力会耽误整个的经济复苏。实际上,2009年中国的货币政策不是适度宽松而是偏于宽松。

  2009年的银行放款,很大部分流向了股市、楼市炒资产。现在宏观紧缩,这部分钱怎么收回?房地产变成烂尾楼怎么办?他们害怕。这是既得利益者的问题。

  另一方面,一定要认识到,宏观调控的总量调控有局限性,应该是总量调控与结构调控并重。

  经济学意义上说,宏观调控是对总需求的调节,而中国问题是结构问题,是供给问题,要靠产业政策来调节。结构调控应该放在重要位置上。

  宏观调控主要是要让经济平稳增长。目前通胀还没有到来,如果调控过头,本来回升基础还不稳固的经济全受到冲击。这是宏观调控的一个顾虑。

  第二个顾虑,不解决问题。单纯宏调政策不涉及到体制问题。如果体制上没有大的改革,容易变成虽然宏观调控了,但主要问题没有解决。这主要是结构问题。

  《财经国家周刊》:您在政协大会发言中提出要通过经济转型走出投资冲动怪圈。如何理解您所说的"投资冲动怪圈"?

  厉以宁:中国多年以来都有投资冲动怪圈,这个怪圈是指地方政府对GDP追求的积极性大于中央政府,更加热衷于投资,而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兴趣较小。

  地方为了增加自己的财政收入和缓解就业压力,就要增加GDP,增加投资,信贷量也随之扩大。这样,在全国范围内投资的急剧上升和信贷扩张就造成了产能过剩和物价上涨。当这些引起中央政府注意时,就会出台紧缩措施。投资被压下去,物价上涨的趋势也不会减缓,加上各种外界因素,经济就容易陷入滞胀局面。

  要改变这种投资冲动的怪圈,应该通过经济转型来克服,而经济转型背后实际上就是体制改革的问题。

  《财经国家周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结构是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大主题。在您看来,"调结构"核心内容应该是什么?

  厉以宁:最主要的是投资决策的主导权问题。现在的投资是政府主导型的投资决策,应该逐渐转变为市场主导型的投资决策,通过经济转型走出投资冲动的怪圈。这是调结构的核心内容。当然,市场主导型投资决策,并不排斥某些与国防、国家安全相关的投资,还是要政府投资。

  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财经国家周刊》:您一直对就业形势高度关注,曾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包括就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您怎样看近期发生在珠三角地区的民工荒现象?是短期现象还是长期趋势?

  厉以宁:各个企业的情况都不一样,因此会有种种可能性,目前还下不了结论。不过,农民工的就业趋势也是在变化的,过去习惯到沿海城市,现在很多人的想法是就近就业。

  如果珠三角的产业结构不改变,那么"民工荒"将持续不止一两年。但这种状况一定会改变,因为企业有压力,只有提高工人的福利待遇和劳动条件才能招到人,企业会考虑转移,或者想办法实现转型升级,实现机械化。

  《财经国家周刊》:"民工荒"能否说明中国的就业形势已经明显好转?2009年政府部门的就业率统计似乎也比较乐观?怎样看待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就业率指标?

  厉以宁:有关部门目前统计的就业率是城镇登记失业率,并没有包括农民工在内。近期的民工荒是暂时现象,不影响中国整个就业形势包括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

  中国今年大学毕业生630万人,加上去年毕业尚未就业的一二百万大学生,怎么办?一定要实现就业增长方式转变。

  《财经国家周刊》:怎么转变?

  厉以宁:当下的中国,第二产业不可能容纳更多的人,应该将就业转移到第三产业去。

  从国外看,第三产业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庞大的劳动力都在服务业里从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在国外主要是到现代服务业中去。

  现在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占了80%以上,而中国2008年这一比例只有34%。此外,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来看,发达国家超过70%,全世界平均水平是60%多,而中国只有42.6%。

  同时,缓解就业、吸收劳动力主要依靠民营经济的发展。只有民营经济发展了,才能够使更多的人就业,更多人创业致富。(记者 孙雷)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