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磊:加息时点尚未到 今年增长关键看出口

2010-03-24 08:48     来源:中国证券报     编辑:张蕾

  “央行今年会加息,但不是现在”,华泰联合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陆磊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决定加息与否不仅仅要看CPI,还要考虑加息导致的热钱流入压力和企业的利息负担。“考虑到CPI翘尾因素影响在今年5-8月最为显著,单月涨幅可能超过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甚至接近4%的敏感线,预计在此期间会有两次加息,累计0.54个百分点”。

  今年增长关键看出口

  中国证券报:您怎么看今年中国经济的大势?投资、出口和消费这三驾拉动中国经济的马车,今年的行进速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陆磊:今年的经济形势会很复杂。经济增速会出现明显的前高后低,GDP增速在第一季度达到11%的峰值,此后逐季递减,第四季度大约降至8%。全年的经济增长率会徘徊在9%左右,低于许多经济学者和政府人士的预测。由于经济增长动力缺乏,所有当前被高估的政策紧缩压力或将在二、三季度之交消弭于无形,最终出台的从紧政策很可能低于大家的预期。

  具体而言,今年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将从投资转换到出口。随着新开工项目增速下滑,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正在衰减,2009年第四季度到2010年第一季度,投资增长率从30%向25%收敛,预计从第二季度开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将进一步向20%和15%收敛,全年增长约为20%。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会是非常稳定的,不会出现快速增长,因为消费增长是与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紧密相关的,《政府工作报告》虽然提出了增加居民收入的方向,但并没有提到减税、提高个税起征点等提升工薪阶层收入占比的实际举措,因此短期内消费需求很难快速增长。出口将成为今年拉动中国经济的主引擎,我们预计2010年出口同比增长13.1%,进口增速超过出口,达15.8%,全年实现顺差约1800亿美元。

  中国证券报:受春节因素和基数效应共同影响,2月CPI略超预期,同比涨幅达到2.7%。您怎么看今年的通货膨胀形势?

  陆磊:今年通胀压力确实比较大,制造业将重新面临2007-2008年的“紧日子”。目前我们对通货膨胀的模拟结论是今年4月、5月CPI涨幅将达3.2%和3.5%,三季度将达到最高值3.9%,全年上涨3%。决定国内通胀压力的主要有四个因素:一是货币推动的通胀预期,二是需求拉动的通胀动力,三是成本推动因素,第四个因素是翘尾因素。目前货币推动的通胀预期已经稳定下来,产能过剩决定了需求上不支持通胀,但是成本推动因素和翘尾因素值得关注,翘尾因素影响将在5-8月达到高峰,所以三季度的通胀压力最大。

  从过去两个月看,造成CPI上涨的主因仍然是食品,虽然当前农产品价格上涨尚未构成通胀冲击,但由于气候不佳,今年全球的粮食产量不容乐观,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未来几个月农产品价格的走势。5月份将是一个关键时点,因为届时南半球墨西哥、阿根廷等产粮大国的农产品收成已成定局,全球农产品价格走势会比较明朗,事实上,每次农产品价格大涨都是从5月底开始的。

  5月将是加息关键时点

  中国证券报:CPI超过一年期定存利率是否意味着加息时点已经迫近?

  陆磊:负利率是加息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央行今年会加息,但不是现在。目前央行决定加息与否必须考虑CPI、热钱和利息负担三大因素。尽管我国自2月起已进入实际负利率通道,但是由于美联储依然维持低利率,如果中国率先加息,人民币与美元利差加大会吸引热钱涌入,加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此外,加息也会加大企业和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利息负担,削弱经济复苏的动力,去年的9.5万亿贷款有不少流向了地方投融资平台,一旦加息,会对地方政府的财政和银行的不良率带来很大压力。对于企业来说,由于今年劳动力成本开始上升,他们已经面临利润空间收窄的压力,民间投资尚未复苏,政策恐怕不得不选择以一段时间的负利率为代价来换取就业增长和企业生存。因此,央行对于加息会比较谨慎,如果5月份美联储或欧洲央行加息,而中国的通胀仍在往上走,中国央行就会选择加息。

  中国证券报:最近人民币升值压力急剧上升,投资者对于人民币升值概念板块也格外关注,你怎么看人民币升值的步伐?

  陆磊:人民币目前的升值压力并非来自实体经济层面。出口决定增长,顺差决定汇率,从这个角度看,人民币升值的实体经济压力在下降,因为中国的顺差正在逐步下降:1至2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86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4.8%。其中出口2040.8亿美元,增长31.4%;进口1823.2亿美元,增长63.6%;贸易顺差为217.6亿美元,下降50.4%,二月份的顺差已是最近一年的最低水平。因此,我认为人民币汇率一次性重估在7月前无推出可能性。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