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机制化合作斗“李鬼”更需创新发展助“李逵”

时间:2011-08-19 09:38   来源:福建日报

  随着两岸经贸交往日趋活跃,五粮液、两面针、娃哈哈以及福建的惠泉、七匹狼等知名品牌,在台湾遭抢注,而台湾的长寿、阿里山、永和、池上等品牌,也有过在大陆被抢注的遭遇。知识产权保护正成为近年来两岸关注的焦点之一。  

  昨日,2011年海峡法学论坛在福州举行,200余名两岸四地的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与会,围绕两岸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协调与互动的主题,进行深入研讨。与会者表示,去年两岸两会正式签署《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以下简称《协议》),从机制化合作层面为两岸携手打击“李鬼”提供了保障,但两岸在该领域的制度设计、法令协调等方面,仍有广泛的合作空间。另外,两岸应当从创新和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合作,使其成为两岸共同发展的动力之源。 

  携手保护攸关两岸发展战略 

  海基会前秘书长、信和国际商标专利事务所所长焦仁和说,1993年汪辜会谈就已将知识产权保护列为事务性协商议题,“主要包括台商在大陆投资的专利和技术保护等,这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产权保护。随着两岸交流领域越来越多,著作权、商标,甚至是农业方面的产权保护等越来越多,知识产权保护合作也越来越受两岸业界关注。” 

  焦仁和表示,知识产权保护绝不仅仅是两岸间的一个专业问题,而是攸关两岸发展的战略问题。新兴经济体在发展中大都有从仿冒仿制到自主研发的过程,大陆经济和科技水平快速发展,也会成为被人仿冒侵权的对象,而两岸携手知识产权保护,对提升各自产业竞争力意义重大。 

  “两岸即将迎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的历史性时刻,在世贸组织框架内,知识产权贸易是三大支柱之一,让知识产权成为两岸合作的动力之源,是两岸要面临的核心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刘春田认为,中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主体建构在1910年基本完成,使得两岸拥有同一知识产权法律史源,因此两岸完全有条件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贸易和保护机制合作。《协议》为两岸该领域合作构建了长效机制,与《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同时签署,可以说两岸将知识产权合作上升到经济合作成败的战略高度,希望两岸抓住机遇在全球经济竞争体系中携手合作,共谋发展。 

  ECFA时代应加快机制合作 

  ECFA今年1月全面实施,两岸经贸交流往来更加密切,两岸间知识产权合作应当继续关注哪些问题?台湾商业总会智慧财产委员会主委、勤业国际专利商标联合事务所所长赖文平博士表示,法令制度设计、协处机制完善等,应当引起两岸相关方面重视。 

  赖文平说,2006年台湾阿里山、日月潭等地名,古坑咖啡、池上米、西螺酱油等品牌在大陆被抢注后,在岛内引起较大争议。日前,台工业总会一项调查中显示,建构两岸知识产权沟通平台是台商最关注的问题。因此,面对ECFA时代两岸更加频繁的经贸交流,两岸间相关方面的协处机制的充分发挥至关重要,“完善各自法律制度的同时,两岸相关方面要加强对接和通报,只有增进在机制层面的各种合作,才能应对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 

  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林秀芹教授认为,两岸商标立法对“商标使用”的内涵界定不一致,不利于打击两岸商标抢注之风。在ECFA时代拓展两岸知识产权合作,迫切需要对“商标使用”进行互认和协调,建立统一的制度标准及协调机制。 

  闽台可先行先试无形资产合作 

  中国政法大学博导蔡吉祥提出了两岸共建无形资产产业园区的构想。蔡吉祥认为,以知识产权为基础的无形资产,在经济增长和收益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无形资产在其他生产力要素中发挥着“乘数”效应。应当发挥两岸无形资产优势,搭建起全球华人无形资产产业的平台,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的无形资产创造、管理和应用水平。 

  蔡吉祥建议,借助闽台独特的优势,在海西建立无形资产产业园区,进行无形资产交易,兴办以无形资产为主的公司,开展相关培训教育、资本运营和各种中介服务等,办成无形资产交易中心、产业化基地、信息汇集地等,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新的增长点。(记者 朱力南 郑昭)

编辑:程冉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