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领航新征程】塑造“伴城伴乡”的新型城乡关系

2017年11月07日 13:33:00来源:新华社

  乡村是中国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无论历史、当代还是未来,城市与乡村从来都不是割裂的,而是长期共生、共存、共享。如果说,我国城镇化的前半程,更多贯穿的是城市急速发展的脚步,那么,城镇化的后半程则将拉开乡村从“背景”迈向“前台”的复兴大幕。

  根据国际上的一般规律,城镇化率达到70%以后,城镇化发展速度会趋于平稳,进入城乡融合发展的更高阶段。至去年底,江苏城镇化率已达到67.7%,乡村发展已经不再是一个单要素的、局部性问题。同时,当前乡村发展还面临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文化等多方面的问题和挑战。江苏在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视角下思考乡村发展,开展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实践,就是力求破解乡村发展的诸多问题和矛盾,变“半城半乡”的二元关系为“伴城伴乡”的伙伴关系,让城市和乡村成为人们不同生活方式的平等选项,彼此相互依存且价值共享。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无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千百年来,中国乡村各个系统之间支撑互动,维持着传统乡村社会的动态稳定。然而,随着现代化及城镇化的冲击,乡村的各个子系统面临瓦解,已难以实现自我良性发展。立足当代乡村现实情况,实现田园乡村的复兴,光靠传统的物质环境建设已经远远不够,更应关注乡村内生机制的建设与内生动力的增强,兴特色之业、创灵活之制、建富民之市、选引路之人、带乐业之民、造便利之居。只有让农民主动参与到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中来,吸引多方力量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这个主题下聚焦并形成合力,方能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

  也因此,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绝不只是一个乡村美化行动,而是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一场深刻革命。特色是村庄的灵魂,要从天地、山水、历史、传统产业和村民等方面汲取营养,从多样化角度挖掘、彰显特色。发展是田园乡村建设的目的,要关注新的时代背景下乡村在生态、文化、产业、游赏等方面的多元价值,梳理、激活村庄发展资源,寻找到与城市差异化但更加平等的发展路径,导入新产业、新模式、新人群,实现农业科技化、农村生态化、农民人文化。我们还要站在文化复兴的高度,更多关注乡村自然地理环境、村落格局、街巷景观、建筑风貌等承载乡愁记忆的载体,填入新时期的社会需求,植入文化与创新,抵抗乡村文化的功能性过时,建设人们理想中的“桃花源”。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的生产关系和城乡关系的影响下,尽管乡村在空间上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城市和城镇对它的影响至深。因此,在建设特色田园乡村过程中还需研究城市和城镇,基于城乡等值理念,立足本土实践,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及深厚的乡土情怀,推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

[责任编辑:葛新燕]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