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的神奇魅力 汶川重建的力量

时间:2011-05-09 14:26   来源:新华网

  ——评李后强、刘波主编《灾后重建的汶川样本》

  邓子强(中共广元市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主任)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前夕,李后强教授和刘波教授主编的最新理论著作《灾后重建的汶川样本》,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地质学家刘宝珺教授作序。我们从书中看到了灾后重建汶川样本创造的伟大力量,看到了四川地震灾区从悲壮走向豪迈的跨越发展,看到了人类抗击重特大自然灾害及恢复重建的“中国模式”的神奇魅力。

  该书的重要特点是把灾后重建理论基础构建在大量生动的实践创新基础之上,而不是教条式的机械主义解读。论析了汶川灾后重建的“五大法宝”、动力源泉、运行机制和本质特征,从中提炼归纳形成“汶川精神”、“汶川路径”、“汶川速度”和“汶川奇迹”,并综合集成一体为“汶川样本”,既反映了汶川重建特色和独特个性,又具体体现了灾后重建“四川模式”的共同特点,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灾后重建频现“汶川奇迹”的奥秘,也为研究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灾后重建理论体系铺平了道路。

  该书的鲜明特色是在事件的纵深中探究灾后重建系统的发展演进轨迹,从灾后重建的“四川模式”与“汶川样本”、汶川灾后重建的系统运行方式(全面实施汶川灾后重建系统工程)、汶川灾后整体系统重建与各行业重建实践的成功经验和典型范例、巩固扩大汶川灾后重建成果的新对策与新举措等多视角反映汶川灾后恢复重建的全貌,深刻揭示了我国重特大自然灾害恢复重建的特色与规律,为我们正确把握“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恢复重建的历史、现实和走向,提供了崭新视角。

  该书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保持了开放性的研究格局。李后强教授和刘波教授领衔的这个研究团队,整合了一批有着多种研究视角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并且大量吸纳了不少身处恢复重建一线的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集思广益,从善如流,使师与生、学者与实践者平等交流,打通了理论研究者与实践相结合的通道,体现了由实践到理论、向实践要理论的实事求是的风格。

  加强重特大自然灾害恢复重建理论研究,既是人类抗灾救灾历史上一个充满新意、富于创造的实践过程,也是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的过程。“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灾后重建“汶川样本”与“四川模式”皆具有系统性、理论性、指导性、国际性、开放性、借鉴性等鲜明特征。该书的问世,对于今后国内外开展重大自然灾害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启发推动和学习借鉴作用,值得仔细研读。

  新闻中心 两岸 社会 国际 台湾频道

编辑:芮益芳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