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罗鼎钧:从台湾青年到沈阳姑爷 架接起两岸青年“沟通之桥”

2021-07-30 10:59: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从1998年的第一次随家人到北京旅游,到2008年参加厦门大学闽南文化研习夏令营,再到结识良缘而扎根沈阳。34岁的罗鼎钧将此前人生中近半数时间都放在了两岸青年之间的相互交和流了解这件事业上。近日,罗鼎钧在沈阳向记者讲述了他是如何架接起一条两岸青年之间的“沟通之桥”。

  罗鼎钧算是最早一批来到大陆的台湾青年,1998年,他便来到北京看过天安门和长城,体验了北方的冬天。2008年,时隔十年,罗鼎钧再次来到北京,除了见到鸟巢水立方等景点外,大陆的变化让他感到十分震惊。同年罗鼎钧又在福建参加了夏令营。在这里他与更多的大陆同龄人有了深入交流,而随后,在台湾,罗鼎钧接待了一批来自大陆的交换生,让他决心成为“沟通之桥”。

  【同期】《两岸青年》公众平台创始人 罗鼎钧

  最重要的是因为有大陆的同学、大陆的学生,同年级的好朋友来到台湾交换,然后认识了他们,然后带他们在台湾玩。所以我就觉得不如我来好好地认识大陆么,因为毕竟也是同根同种,都是中国人,然后也开启了我对大陆的兴趣这样子。

  对于罗鼎钧来说,投身与大陆青年互相了解这个事业,最大的收获可谓是自己获得了良缘。罗鼎钧与妻子相识,是在他妻子前往台湾学习期间,作为积极与大陆青年沟通的台湾青年,罗鼎钧主动展示了自己的热情与开朗,两人最终喜结良缘。他也成为了一名沈阳姑爷。提及婚后生活,罗鼎钧表示自己与妻子恩爱有加,但是由于从小生活的环境不同,罗鼎钧的家中也闹出了一些啼笑皆非的趣事。

  【同期】《两岸青年》公众平台创始人 罗鼎钧

  用语上的一些不一样吧,然后可能会比较不习惯。北方、东北这边想要说抬杠,要打起来意思,杠、抬杠,然后说你要跟我抬杠么,就打架么。然后我说哈?抬杠,抬杠不是闽南语的聊天么?你要跟我聊天么?都说你要抬杠,好,我们聊天一下。他们说哈?就笑了一下,我说你怎么也会讲闽南语聊天呢?

  在罗鼎钧看来,以自己家中为例,只要双方能够坦诚交流、互相理解,那么无论什么样的文化差异、成长经历所造成的隔阂都会烟消云散。而他也将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更多的融合到事业当中。他经常在两岸奔波,开讲座、参加论坛、组织活动,将最新的政策互相传递。在他开创的微信公众号“两岸青年”上,他不仅发布信息、分享资源,更多的是通过后台,化身两岸青年交流的桥梁。

  【同期】《两岸青年》公众平台创始人 罗鼎钧

  岛内还是有非常多的同胞,特别是台湾青年也是想来大陆就业创业生活求学这块,所以我还是就我能力所及。我觉得能帮助一个好朋友,或帮助一个台湾青年、台湾同胞,来大陆就业创业生活,至少你来看看也好,我觉得这也是一种作为一种两岸族,因为我是长期往返的两岸族,然后我觉得这一种责任与义务。

  谈及近两年的情况,新冠肺炎疫情一定是躲避不了的话题。作为以两岸“沟通之桥”为己任的罗鼎钧与其他几名台湾青年共同组织了多次活动,邀请大陆青年、台湾青年共同为两岸祈福、为台湾呼吁新冠肺炎疫苗,更是将自己所知的大陆防疫方式方法传递回台湾,供人学习了解。

  【同期】《两岸青年》公众平台创始人 罗鼎钧

  跟在大陆的一群好朋友郑博宇、洛克思等等,优秀的台湾青年,然后我们在大陆发起的我爱大陆,让我们两岸同胞携手抗疫的短视频,然后同时也跟像在台湾的吴静君等等,台湾的在岛内的乡亲,好朋友们共同发起说,我在台湾,我们是台湾同胞,我们在台湾,但我们希望能接种大陆捐赠任何的新冠疫苗,就是彼此互相呼应吧,算是我觉得在疫情期间,我们共同串联做这件事情。我觉得是蛮有意义的。

  如今,新冠肺炎疫情给两岸的人员流动造成了很多麻烦,罗鼎钧已经许久没有回到台湾,但是他并没有懈怠。他也在不断学习新的沟通方法和表现方式,希望通过更多的模式,架接起更多的“沟通之桥”。

  中国新闻网 记者 禹瑞斋 沈阳报道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