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两岸媒体人探访遵义花茂村:留住乡愁的美丽日子

2019-07-31 13:29:00
来源:华夏经纬网
字号

  华夏经纬网7月30日讯:(记者李昕)县县通高铁,村村通公路,一座座黔北风格的乡村别墅穿插在青山绿水之中。7月30日,记者随“两岸媒体多彩贵州行 逐梦乡村”联合主题采风活动走进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

黔北风格的民居

  花茂村以前叫“荒茅田”,是一个“出行难、饮水难、村民增收难”的典型贫困村,全村4950人,外出务工人数近半,一度成为“空壳村”。 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花茂村视察时动情地说:“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从此“乡愁经济”为花茂村插上翅膀。

  “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建设中我们不搞大拆大建,而是统一规划,按黔北民居风格进行改造。”花茂村党总支书彭龙芬表示。

  花茂村以小青瓦、坡屋顶、转角楼、三合院、雕花窗、白粉墙、穿斗枋七元素为基调,新改建黔北民居880栋,既保持了村庄传统风貌,又结合了现代化元素,与青山绿水浑然天成,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整洁的村容村貌

整洁的村容村貌

  除了生态改造,在花茂,乡愁也是一种在地文化的传承。走进花茂村先才陶艺馆,两岸媒体团见到了这里的老板——母先才。母先才是家里的第四代陶艺人,家族手艺已传承有百余年。曾经因村里贫穷,他的店子也面临关门歇业的局面。

  母先才表示,“发展乡愁经济,为像我这样的手艺人带来了客源。这样一个土陶罐要卖300块,这在几年以前是难以想像的。”如今母先才的年平均收入已达到40万元。

当地的特色的白泥土陶成了文创源泉。

  “今年初母家古法陶艺被评为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母先才自豪地向记者介绍道。陶艺馆如今对母先才来说不仅是一门赚钱的营生,也是传承非遗的一个平台。

陶艺文化一条街

  为传承陶艺文化,花茂村把陶艺文化打造成了特色品牌,兴建了陶艺文化一条街。在这里,特色陶艺吧、乡村创客艺术中心、古法造纸特色+商品馆等琳琅满目,开发出了各种体验互动项目,全面提升乡村的内涵和品质,使乡村更有灵性和活力,让游客与民风共舞,与乡愁为伴。

张胜迪接受记者团采访。

  一枝花一片叶,加入传统古法造纸中,制成纸浆压花画,让两岸媒体人惊叹不已。“很多人跟我说,来花茂一定要喝我这里的花茂酒,体验纸浆压花,这样才能体验真正的乡愁。我们也希望把这些做的越来越精致。”

  张胜迪,是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枫元村人,花茂村特色文化产品的开发者。她2016年7月回乡创业,在花茂村创办花茂人家商贸有限公司,以古法造纸创新体验推广和相关产品生产及销售为主,致力传承花茂村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和乡愁文化。

张胜迪演示纸浆压花

  关于乡愁,张胜迪说了这样一个故事:2017年一个外国游客来张胜迪的店里买特制的台灯,和她讨价还价,但她并没有降价,而是向这个游客介绍这种台灯的材质、制造工序和文化背景。虽然那名游客最后没有买那盏特制的台灯,但却对张胜迪表达了自己的敬意,他这样说道:“我完全没有想到这里的农民会有这样的见识,你们和城市里的人没有什么区别。”

  张胜迪认为,发扬乡愁文化不仅仅是办“农家乐”、吃农家菜那么简单,而是让游客在游玩之后真的能记住一些东西。乡愁不仅仅是人们对原生态生活的一种怀念和向往,更是对健康、对信仰的追求。(完)

[责任编辑: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