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两岸交流三十年·人物】迁台老兵种志斌:三十四载漫漫回乡路

2017年12月05日 20:06:00来源:中国台湾网

  【题记】今年是海峡两岸同胞打破隔绝状态开启交流交往30周年。30年来,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社会联系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为两岸关系缓和、改善与和平发展奠定了基础。两岸同胞在30年的交流交往中,既共同见证了两岸关系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也发生了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故事。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过去30年来“两岸一家亲”关系发展的见证者、亲历者、参与者和推动者,仍在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93岁种志斌,坐在床头翻看老照片。(中国台湾网 扶海涛 摄)

种志斌。(中国台湾网 韩静 摄)

  中国台湾网12月5日西安讯 (记者 扶海涛)“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93岁的种志斌翻出他在1982年于台北中正纪念堂前留下的黑白老照片,照片背面有他用繁体字写的一段介绍文字,开头便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所写的《回乡偶书》诗句。这张照片是他专门为寄给远在陕西省华县的家人而拍的。一年后,59岁的他秘密踏上了返回故乡的路;这条返乡之路,他足足等了34年。

  种志斌与妻子两人相差仅2岁,但让人唏嘘的是,两人隔绝几十年,各自经历不同的人生,再次重逢时却更像“母子”。(中国台湾网 扶海涛 翻摄)

  离家34载 重情老兵未曾再娶

  种志斌,1924年5月出生于陕西省华县一个贫苦家庭,尽管家境贫寒,父母还是缩衣紧食供他读书。中学毕业后,种志斌考入陕西省立农业学校学习。为响应抗战报国号召,在校的种志斌报名参加青年军,但因身体条件不合格而未能如愿,只能返校继续学习。1947年,从农校毕业的种志斌应聘当时驻西安的国民党空军第三军区司令部并获录用,成为英文打字员,后被分配到国民党空军通信大队服役。

  当时正值国共内战,时局动荡,兵荒马乱。1949年4、5月间,随着国民党军队的全面溃败,种志斌不得不随部队转移,几近周折最终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台湾,甚至都没来得及跟父母妻子道别,儿子还尚在襁褓中。更让种志斌没想到的是,这一离别竟是34年。

  因两岸隔绝,种志斌无法跟远在家乡的父母与妻儿取得联系,这让他悲痛万分却又无能为力。为消磨百无聊赖的日子,种志斌开始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在这期间,种志斌爱上了摄影。从最初的入门到基础拍摄,种志斌钻研摸索,摄影技术也不断进步。1959年,他的两幅摄影作品在台湾《中国时报》运动类摄影比赛中包揽第一、第二名,这给了他极大的鼓励。

  在摄影期间,种志斌结识了好友黄恩照。在一次摄影活动休息期间,黄恩照问种志斌为何不结婚?种志斌回答说:大陆家中有妻有子,感情深重,情理难违。正是这样的“重情”,在台湾生活了34年的种志斌未再娶妻组建新家庭。

  1969年,在国民党空军地勤服役了22年的种志斌退役,一个人过着孤独的生活。为转移家不得归的苦闷心情,退休后的种志斌将更多的时光花在摄影上,跟随摄影团体与友人游历岛内各地。后来回到大陆的种志斌回忆起这段日子时,在一张老照片背面写下这样一句话:“移转观念玩摄影,抛却烦恼求心宽。”

种志斌的母亲。(中国台湾网 何建峰 翻摄)

  种志斌1982年在台北中正纪念堂前留影。这张照片是他为寄给家人而专门拍的。(中国台湾网 扶海涛 翻摄)

  偷回故乡 感慨苍天开眼

  进入80年代,国民党当局依然采取“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老兵回大陆探亲被明令禁止。当时,由于两岸尚未通邮,老兵们为了打探失散三十多年的亲人,偷偷将信寄到香港。

  1981年上半年,种志斌通过好友黄恩照托人由香港将信寄给家人,终于得到了回音。种志斌在回信中得知家中老母健在、妻未嫁人、儿已成年的消息,这让百感交集的他回家的念头更加坚定。于是,在当年下半年,种志斌花钱通过地下渠道,准备通过香港中转回老家,但却未能如愿。这次回家失败让种志斌很沮丧,甚至一度想跳海一死以了却此生。但种志斌终究还是没有放弃。

  1983年11月,台北摄影艺术团赴日本东京参访,随团的种志斌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私下联系到了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并在大使馆的帮助下搭乘由东京飞往北京的航班,顺利踏上祖国大陆的土地。1983年11月12日,种志斌乘坐火车抵达陕西华县火车站,终于在有生之年再次回到离开34年之久的故乡,也成为了第一个“偷偷”回到大陆的迁台老兵。

  那一天,种志斌的妻子、兄弟、儿子等亲人都早早来到火车站迎接,而年迈的“小脚”老母亲则坐在家门口旁的碾子上等着儿子回家。

  见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亲,种志斌快步走到跟前双漆跪地,磕了一个头,那一刻压抑在母子二人心中34年之久的思念之情完全释放,两人拥抱痛哭,一家人悲喜交加。那一年,种志斌已是临近花甲的老人;那一年,离别时尚在襁褓中的儿子已近中年。

  对于这次终生难忘的“回家”,种志斌后来这样写道:“苍天开眼时运转,返归故乡乐团圆。我高职毕业后流浪台湾三十四年之久,真天荒地老不了情,返回祖国大陆已六十高龄,岂不与古人贺知章的诗意恰相吻合。”

  在照片背面,种志斌写道:“苍天开眼时运转,返归故乡乐团圆。”(中国台湾网 扶海涛 翻摄)

  种志斌为入党所写的《个人简介》。(中国台湾网 扶海涛 翻摄)

  90岁入党:人要有信仰

  因为擅长摄影,回到家乡的种志斌在当地政府、台胞组织的协调帮助下,在西安石油仪器厂从事摄影宣传工作。有了稳定的工作,种志斌开始慢慢重新融入到故乡的生活。因为工作积极,成绩突出,种志斌年年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后来还被推荐为西安市第九届政协委员。

  担任政协委员的种志斌认真履职,积极建言献策。90年代末,他单位附近的一条市区道路年久失修,逢雨则成为沟渠,影响交通与市民出行。种志斌通过调研,向相关部门提案,得到市政府的重视,很快将道路修好。

  在家乡生活工作了二十多年,种志斌渐渐产生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想法。当他最初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家里人都认为他只是随意说说而已,因此并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然而,入党的想法却在种志斌心中越来越强烈,他曾对家人举例说,宋庆龄88岁都入党,“我也要为党贡献一份力量”。家人回忆,那段时间,种老甚至“吵着闹着”要入党。种志斌对记者说,人要总有点信仰,让精神要有所寄托。

  为了入党,种志斌还认真写了个人简介与《入党申请书》,积极参加学习会议。最终,在社区党组织认真考察与培养下,种志斌于201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圆了多年的心愿,也成为全家唯一的共产党员。入党后的种志斌学习党章与党的方针政策的积极性更高。他甚至不顾自己年事已高、身体虚弱,坚持在家人的陪护下参加台胞组织的学习活动。

  如今已经93岁高龄的种志斌喜欢一个人坐在床头,翻阅老照片、老信件,回忆过去的往事。70岁的儿子与儿媳共同照顾他的生活,当地台办、台联等部门每年还会走访慰问,提供帮助。

  20岁的种可欣是种志斌的重孙女,自3岁时就来到种志斌身边生活。她对记者说,太爷爷是一个非常“考究”的人,就算是去外面的饭馆买一个肉夹馍也会穿着非常正式,而他近于严苛的作息规律更是时时鞭策家人“今日事不留明日做”。种可欣为太爷爷感到骄傲自豪,也因为太爷爷的故事,让她了解了那段悲欢离合的历史。“我们就是一家人,我们永远会在一起”(完)

种志斌胸前戴着党徽。(中国台湾网 扶海涛 摄)

[责任编辑:何建峰]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