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两岸交流三十年·讲述】剡溪邂逅台湾老乡

2017年11月02日 19:40:00来源:中国台湾网

  【题记】今年是海峡两岸同胞打破隔绝状态开启交流交往30周年。30年来,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社会联系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为两岸关系缓和、改善与和平发展奠定了基础。两岸同胞在30年的交流交往中,既共同见证了两岸关系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也发生了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故事。一段文字讲述感人故事,一张照片记录精彩瞬间,一段视频珍藏难忘记忆。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过去30年来两岸关系发展中的亲历者、推动者和见证者,以及关心和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海内外同胞。他们通过讲述自己或身边人所经历的真实故事,续写“两岸一家亲”同胞亲情。 

  【本文导读】1949年国民党军队败退台湾,千千万万的国民党士兵被迫与亲人分离远赴海峡对岸,长达近40年的两岸隔绝自此开始。终于在1987年的10月,两岸开放交流,这些台湾老兵的思乡之情终于得以排解,他们也可以有机会好好游览一番祖国的大好山河,并亲眼见证祖国的繁荣富强……

剡溪邂逅台湾老乡

浙江奉化蒋氏故居。(网络图片)

  作者:李阳波,江苏徐州

  出差宁波,文友邀我奉化一游。溪口去过五六次了。每次都有新的感慨,想来令人动容。

  那天小雨刚停,我等一早从宁波驱车直抵溪口。照例先经过武岭门。武岭门乃溪口门户,最早是矮小破败的武岭庵,1930年蒋介石得势后,将其改建为三间两层雄伟坚固的武关式城门,门额“武岭”二字系国民党元老、书法大家于右任先生所题,背面有蒋介石手书的题额。据说,武岭一名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有关,武岭与武陵谐音,风光堪比桃花源。

  我们沿着旖旎的剡溪走去,先后参观了蒋氏故居玉泰盐铺、丰镐房、小洋房等处。午后又驱车浏览了雪窦山妙高台和张学良囚禁处。或登高望远、或探幽揽胜,在饱览“青山看不厌,绿水去何长”风景同时,重温了中国现代史上不少掌故。

  解放前夕,如何处置蒋氏老宅成为一个敏感话题。1949年4月解放军攻克南京前,毛泽东就明确电令前线部队“占领奉化后不要破坏蒋介石住宅、祠堂及其他建筑物”。解放溪口的部队坚决执行这一最高指示。当时官兵生活供应紧张,只能以粥度日,丰镐房里存放的大批粮食却颗粒未动,其他物品也得到妥然保护。

  1958年,金门炮战正酣,民主人士章士钊致函告诉蒋介石“溪口花草无恙,奉化庐墓依然”。“文革”初蒋母墓遭损,及时报告中央,得以保护。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和平统一”大计。廖承志建议中央拨款30万元修缮了蒋氏故居和墓园。1981年胡耀邦在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大会上说“溪口茔墓修复一新,庐山美庐保养如故”,引起海内外轰动。蒋经国得知后感叹道:“共产党做了一件好事,这笔钱该由我出……”

  我们返回镇上已近黄昏,忽然想起,该去蒋经国生母毛氏墓看看。毛福梅于1939年12月在日寇空袭中不幸罹难,蒋经国积家仇国恨滴血盟誓,写下“以血洗血,还我河山”八字誓词。我们赶到墓园,已过了开放时间。犹豫间,又走来七八位游客。他们也吃了闭门羹,七嘴八舌惋惜道:“来晚了,还是来晚喽,明早就要离开,咋办哩……”

  陪我游览的周先生曾任宁波天一阁馆长,人缘极广。见此情景,他让我稍候,说去想想办法。游客们觉得有了希望,也站在一旁等候。从他们衣着打扮,我一时分不清来自港、台或海外。但两位上年纪、戴遮阳帽老先生对话中夹带“咋办哩”、“中不中”的方言,令我好奇起来。很快周馆长领着一位中年妇女匆匆走来,那女士一边开门一边说:“对勿起,大家久等了!各位远道而来,阿拉应该照顾一下的!”大家连声道谢,自侧门鱼贯而入。

  老周毛遂自荐当起导游,讲起当年蒋经国血书祭母的往事,海外客个个面呈悲壮之色。

  一位老先生顿着拐杖道:“蒋家三代不管咋说都有爱国心,蔡英文和民进党一伙孬种肆意妄为大搞‘台独’,绝无好下场!”

  另一位接口道:“现在又搞啥子‘去蒋化’、‘去中国化’,白日做梦吧!”

  两位老人掏出几张报纸说:“你们看,香港媒体有报道……”他指着报上文章,我走近一看,是新近的香港《文汇报》和《大公报》,醒目标题是《99岁郝柏村南京拜谒中山陵》、《黄埔将领聚长春吁反‘独’促统》、《台抗战老兵:两岸都是中国人》。他俩齐声道:“任何人都得尊重历史、正视历史,海峡两岸一家亲,同胞骨肉咋能分?‘以武拒统’不得民心、自不量力!”

  我问他俩:“两位可是山东人?”他俩笑道:“俺俩都是徐州人,台湾老兵!”我伸出手来:“幸会、幸会,我是徐州人,老乡见老乡,有缘啊!”乡情乡音一下拉近彼此距离,他俩高兴地跟我攀谈起来。

  原来他俩同庚,今年都是86岁。一位姓冯新沂人,一位姓曹邳州人,1949年随“国军”去台湾,分在同一连队。80年代相继移民美国和澳洲,一个教中文,一个办实业,退休后曾结伴回大陆探亲旅游。冯先生说,去台前他俩曾驻扎奉化县城一年多,却无缘来溪口一游,这次是专门来观光的。曹先生道:“俺俩先到香港,领略了香港回归20年大庆气氛,还有幸目睹‘辽宁舰’航母雄姿,祖国强大了,海外华人振奋哪!”

  从毛氏墓出来,方知我们都下榻花园酒店,大家连说“有缘”。回房盥洗完毕,我和周先生刚到餐厅坐下,冯、曹二位也兴冲冲走来。他俩说:“难得在溪口遇老乡,今晚咱们好好干一杯!”大家连声叫好,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席间,大伙谈起国人都有浓厚乡愁和恋家情结,老蒋也不例外。1949年逃离溪口时,他含泪道“何时再得归哟!”在台26年,这位渐渐苍老的“军政强人”念念不忘故乡。蒋经国也常常念叨溪口,晚年曾言,想葬在母亲毛氏身边。“是啊!”冯先生说,经国先生幼时在溪口与母相依为命,这里有他最美好的记忆。当上台湾地区领导人后,他还多次在公开场合谈起溪口。他说“两岸毕竟血脉同根,政治歧见难道一直让海峡成为阻隔民族来往的鸿沟吗?”当他从电视里看到大陆方面祭祀蒋母墓园的镜头,老泪纵横写道:“溪口丰镐房灯火阑珊,念亲恩,思故乡……”

  我说,正是出于家国情怀,1987年蒋经国决定开放国民党老兵和“外省人”回大陆探亲,一举打破两岸38年水火不容的僵局。但蒋经国本人直到1988年去世也没能回溪口老家。冯先生道,蒋纬国也思念大陆,有人问他夙愿,他脱口说:“我是中国人!做梦都想回大陆!我想大陆都想疯了!”由于身份敏感他也未能回来,但只要拿起亲友拍摄的溪口照片,他就反复端详、看得发呆,眼冒热泪。倒是蒋经国之子蒋孝严,自2000年至今已四次回溪口祭祖归宗,还直言“回家的感觉真好!”

  窗外剡溪波光粼粼,姹紫嫣红的霓虹灯将溪口之夜辉映得分外妖娆。厅堂里传来越剧《梁祝》缠绵的旋律,我问他们爱听吗?他俩笑道:“越剧蛮好听,但太过柔软了,不如老家梆子铿锵有劲!”我说,你们回徐州就能过把梆子瘾喽!曹老说:“前几年河南‘梨园春’到悉尼演出,俺俩专程去过了一把梆子瘾勒!”谈笑间,大家频频举杯,一瓶花雕很快见底……

[责任编辑:何建峰]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