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两岸交流三十年·讲述】一本泛黄了的笔记意外圆了他半生寻根的梦

2017年11月02日 17:30:00来源:中国台湾网

  【题记】今年是海峡两岸同胞打破隔绝状态开启交流交往30周年。30年来,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社会联系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为两岸关系缓和、改善与和平发展奠定了基础。两岸同胞在30年的交流交往中,既共同见证了两岸关系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也发生了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故事。一段文字讲述感人故事,一张照片记录精彩瞬间,一段视频珍藏难忘记忆。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过去30年来两岸关系发展中的亲历者、推动者和见证者,以及关心和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海内外同胞。他们通过讲述自己或身边人所经历的真实故事,续写“两岸一家亲”同胞亲情。

  【本文导读】“30年前,台海阴云密布,同胞隔海相望,多少家庭妻离子散,音讯全无,长夜痛哭,留下刻骨铭心的伤痛和无法弥补的遗憾……30年前,两岸经济几无交汇,寄一封信、打一个电话都障碍重重……”台商秦钰勋怎么也没想到,一场偶然参加的会议,竟圆了自己半生寻根的梦,而这一切还要归功于一本泛黄了的工作笔记,它记录的是30年前,两岸打破隔绝后,弟弟的寻亲之路。30年来,哥哥的后人往返两岸,兜兜转转,见证了两岸交流、发展、融合的整个过程,也在历经了无数次的希望与失望后,终于在两岸交流的第30个年头,又凭借着这本笔记找到了自己的根……

三十年前的手写寻亲笔记

  作者:“川越海峡”微信公众号

  在四川的这几天,台湾商人秦钰勋像是做了一场梦。

  这一缕乡愁就如一根无形的线,牵引着51岁的秦钰勋“回家”:凌雲山下,南充高坪区青莲乡,那是秦钰勋魂牵梦绕的故乡。

  1949年,他的父亲秦光全随部队去了台湾,后因意外离世,故乡成为秦钰勋心中的谜团,也成了父亲的终身遗憾。

  此行四川,秦钰勋本是为参加今年的西博会而来,没想到竟然找到了亲人,还找到一张上世纪80年代自己的全家福。照片泛黄,有些模糊,却满满都是回忆。他情不自禁流泪:“这就是父亲终日记挂在心的故乡,现在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如果他能看到家乡的变化,该有多好啊……”

  今年正值两岸交流30周年。30年前,秦光全在四川的弟弟,也在寻找自己远在台湾的哥哥。30年后,虽然两位老人已故去,但他们的后人终于得以相认。

  父亲意外离世 故乡和亲人成谜团

  秦钰勋是家里的长子,他有2个姐姐和2个弟弟。17岁那年的母亲节,家里人都在包饺子。父亲出了一趟门,不料出了意外,突然离世。

  生前,父亲总念叨,想回四川老家看一看。这一愿望终成遗憾。

  秦钰勋眼里,秦光全是一个严厉的父亲,但也充满智慧。秦钰勋上学时,父亲带着一根藤条到学校,告诉老师:“这小子调皮,藤条打断了,我再送一根来。”父亲也曾拿给他25把串起来的钥匙,让他找出能开锁的那一把。四书五经、论语等,父亲也曾口口相传。

  父亲突然离世,很多事没有交代。故乡成为秦钰勋心中的谜团,只知道父亲是四川南充人,具体在哪,没来得及问。

  两岸隔绝亲情散落 童年记忆全是“四川”

  故事还得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说起——

  “我的父亲秦光全于1917出生在‘顺庆府四川东路’,后来他成为一名军人。”秦钰勋说,1949年,他的父亲跟随部队前往台湾,从此再没有回到过家乡。

  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秦光全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家乡。

  “每逢新年,我们家的团年饭就会有腊肉、香肠这些四川菜肴,全部是父亲亲手制作的, 这些都是很温暖的记忆。”秦钰勋说,父亲的厨艺很好,常常给家人做川菜,“回锅肉、粉蒸肉、腊肉、香肠……他都做给我们吃,他炒菜的时候还特别喜欢放辣椒和花椒,虽然又麻又辣,但我非常喜欢吃!”

  逢年过节,秦光全便备上好酒好菜,邀战友到家中相聚。每到这个时候, 秦光全就会说四川话,秦钰勋也跟着学会了不少四川方言。

  秦光全的不少战友在台湾孑然一身,并未娶妻生子。年幼的秦钰勋非常喜欢这些叔叔伯伯,与他们很亲。父亲的战友周松和文树清是广安市武胜县人、刘世昌是资阳市安岳县人、彭有生是重庆云阳人、彭登友是重庆丰都人……饭桌上,他们总是念叨着“四川”二字,他们或在讨论故乡今年收成好不好,母亲做的饭香得不得了,或就连父亲的责罚现在想起来都是好的……此时的故里,活在他们彼此的回忆里。他们具体说了什么,秦钰勋当时太小,现已记不清了。但是,他清晰记得,一顿饭总是欢笑开始,哭泣结束,最后总能听见一些呜咽的声音,一声声轻喃“娘——”

  男儿有泪不轻弹。就算常年在外,故乡,在他们心里,终究份量太重。

  如今,跪在父亲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秦钰勋流着眼泪说,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根。

  寻根之路 认亲先背字辈谱

  “仁志申仪士……礼义忠良正,光玉长年佑……(音)”每行5个字,8行共40字,能为40代人命名。

  这是秦钰勋家族的字辈谱。他能熟练背诵。父亲告诉他,一定要记住这个字辈谱。如果有一天能回到大陆,这是寻找到亲人的重要线索。

  字辈是中国传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也是中国古代一种特别的“礼”制,它一直延续到现代。虽然现在不少年轻人对字辈不太熟悉,但老一辈却很重视。秦钰勋的太爷爷叫秦良炳,爷爷叫秦正富,父亲叫秦光全,都是严格按照这个字辈取名。

  “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让我和弟弟们背秦家的家谱,我想,那个时候他就是要让我们记住,我们的根在四川南充。” 秦钰勋说。

  2015年,秦钰勋第一次到大陆,他在网上发帖寻亲。此后,他接到了约上百个电话。每次接到电话,他先请对方背“字辈谱”,但均未有人对上。当时的他,已有些泄气。

  2016年4月,他终于来到四川,参加“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四川台湾产业合作推介会”。现场,他告诉四川省台办主任周敏谦,自己的父亲是四川人。父亲遗憾离世,终未回故土,他不知道老家的亲人现居何处。几十年过去了,他可能找不到分散在老家的亲人了。

  “怎么会找不到?一定找得到。”周敏谦给他打气,语气很坚定。

  这,让秦钰勋又燃起了一线希望。

  意外圆梦 30年前的工作笔记 “锁定”亲人住址

  “父亲到了台湾后,直到去世都没有回过南充,这成为了他一生的遗憾。”秦钰勋说,他一直想要完成父亲的心愿,替父亲回家看看。据父亲说,老家还有许多亲人。在他模糊的记忆里,父亲曾经提到自己出生的地方,小时候上过私塾,家中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但是,由于时间太过久远,秦光全从军期间的相关资料已被损毁,除了知道父亲是四川南充人外,秦钰勋也没有更多的线索。秦钰勋也不清楚姑姑和叔叔的名字,他唯一能想到的就是,父亲秦光全是“光”字辈,按照那个年代,姑姑和叔叔的名字里也应该有“光”字。可南充那么大,仅凭这些线索,无异于大海捞针。因此多年来,“寻亲”就像一个不可能完成的梦想,萦绕在他的心头。

  今年9月,2017中国西部(四川)国际投资大会召开,遂宁市投资环境推介会也于大会期间在成都世外桃园酒店举行。遂宁市台办邀请了几位台商前来参会,其中就有通过遂宁市台资企业昶辉集团台干邱先生认识的秦钰勋。收到邀请后,秦钰勋第一时间就答应了,并且还将自己和四川的渊源告诉了遂宁市台办,表示想顺便寻找下四川亲人。

  虽然可用的线索和资料很少,但遂宁市台办还是积极帮秦钰勋出主意、想办法,一边带着他参访遂宁,一边积极和南充市台办联系,在《南充晚报》上登载了秦钰勋寻亲的消息,没想到,竟然真的找到了知情人!

  南充市高坪区原台办主任岳国超,在《南充晚报》上看到了这则消息,一下子就勾起了自己的回忆。翻阅30年前的工作笔记,在已经泛黄的纸页上,他果然看到了关于秦光全的记录。

  原来,30年前,秦光全在四川的弟弟秦光珍,也曾拜托当地台办帮忙寻找自己远在台湾的哥哥。可30年前,两岸隔绝,通讯落后,寻亲谈何容易!没想到30年后,台湾的亲人又寻了回来!

  千山万水,阻隔不断两岸亲人的血脉相连。靠着这本工作笔记,秦钰勋在四川的亲人信息和住址被成功“定位”。岳国超赶紧和南充市台办取得了联系。在遂宁市台办侯玉君副主任的陪同下,秦钰勋立即前往南充,确认了父亲的祖籍,原来并不在顺庆区,而是在南充市高坪区的青莲乡!

  回家团聚 家族亲人还有很多 会带家人再回四川

  南充市台办赶紧联系秦光珍的家人,让他们前来相认。在相认现场,秦光珍的家人找出一张泛黄的老照片,让秦钰勋分外惊喜。这是自己家的全家福,在照片背后,秦光全还将家人的名字一一写上。落款“兄秦光全”几字虽然模糊,但依然可辨认。名字下方的时间是“1982年”。

  原来,1982年秦光全曾从美国寄回这张照片,但当时两岸亲人只能隔海相望。后来秦光全意外去世,也带走了所有关于家乡的线索。

  9月19日是秦钰勋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天。“我的腿都是软的。”秦钰勋说,他在南充和亲人们吃了一顿午饭,他的家族亲人还有很多,来了两桌人,很热闹。

  “这次来四川,我感触很深,这里的建设很好,经济发展也很快。”秦钰勋说,经过多年的建设,四川早已不是祖辈们离开时的样子。他很遗憾,父亲和他的战友没有亲眼看到家乡的建设。他说,一定会带着家人一起再回四川,来祭祖、寻根。

  “父亲到了台湾后,直到去世都没有回过南充, 这成为了他一生的遗憾。”秦钰勋说。

  盼望和亲人相聚 要带家乡泥土回台湾

  秦钰勋说,有了线索之后,他非常想找到秦家在南充的血脉,和自己的亲人相聚。

  “我带来了台湾的泥土、盐和米过来,我把南充的泥土、盐和米融合在了一起,带回去‘给’父亲,我想告诉他,我一直谨记他的教诲,饮水思源,莫忘根与本。” 他认为,这是老百姓赖以生存的三样东西,两者相融,有着特别的意义。

  秦钰勋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印有父亲秦光全名字的瓶子,而在他身旁的口袋里,还有6个相同的瓶子。

  “这六位叔伯是父亲生前的四川籍战友,可以说他们是看着我长大的。”

  秦钰勋小心翼翼地将另外6个瓶子也拿了出来, 瓶身上印有“周登科、成都”,“文树清、武胜”……等字样。

  秦钰勋说,父亲的六位老战友在台湾无儿无女,所以父亲在世时,逢年过节都会邀请他们到家中做客。在秦钰勋的儿时记忆里,最难以忘却的是,每当父亲端出四川味道的菜肴,叔伯们都会潸然泪下。

  “叔伯们孑然一身,我一直把他们当作家中的长辈,所以对待他们和父亲一样。”秦钰勋打算在明年清明节之前,到所有叔伯的老家去走走看看,带回他们老家的泥土、盐和米。

  “明年清明节,我就会带这些‘宝贝’去祭拜他们,完成他们回家的遗愿!”

[责任编辑:何建峰]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