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关注2018财政金融新趋势:基金业“通道”收窄

2018-01-10 09:46:00
来源:经济日报
字号

  2018年,基金行业再想借力银行资金、保险资金“刷”规模、赚快钱、赚监管套利的钱,将会越来越难。在资管产品开缴增值税的多项新规中,通道业务和嵌套业务都是被规范、严管的重点对象,基金子公司的通道业务规模很可能继续下降。随着规范私募基金发展的政策日益完善,无论是阳光私募还是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安全性将得到更大提升,私募追求绝对收益的特性将吸引更多投资者入场

  2018年正值我国公募基金行业发展20周年,也是私募基金发展的第16个年头,我国约100万亿元的资管产品将面临缴纳增值税的新环境。

  随着国外资产管理公司涌入,新的一年里,国内私募公司和公募基金公司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在大类资产配置新阶段,2018年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可望成为财富管理市场新宠,公募FOF(专门投资于其他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也将发布首份“成绩单”,而曾经辉煌一时的分级基金、定增基金将在新的一年更加“缩水”。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大趋势下,沪港深基金、MSCI基金和货币基金在新年里必将发展得更加规范和稳健。

  “去通道”回归资管本源

  在严监管、去杠杆的大背景下,2018年我国公募基金及其子公司的通道业务、嵌套业务将逐步规范,而委外基金、定增基金、分级基金、保本基金、货币基金等几类产品将继续“瘦身”乃至发生质变。

  2018年1月份,银监会制定并发布了《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委托资金用途应符合法律法规、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资金不得从事债券、期货、金融衍生品、资产管理产品等投资。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负责人贾志表示,这意味着当前很多资管产品非标投资的重要渠道被封堵住了,未来这些资管产品通过多层嵌套间接实现放款的方法将不可操作,此外资管产品投资非标需要严格期限匹配。

  对于公募基金行业来说,2017年一路狂飙突进的委外资金“定制型基金”极可能在2018年面临规模调整乃至大幅缩水,而过去通过委托贷款途径发放的部分私募基金非标投资将可能面临通道被堵死的可能。概言之,2018年基金行业再想借力银行资金、保险资金“刷”规模、赚快钱、赚监管套利的钱,将会越来越难。

  对于公募基金公司麾下的数十家专户子公司来说,2018年这些基金子公司的通道业务规模很可能继续下降。无论是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等多部门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还是在资管产品缴纳增值税的多项新规中,通道业务和嵌套业务都是被规范、严管的重点对象。

  金牛理财网分析师宫曼琳表示,在一系列规范基金子公司发展的新规出台后,基金子公司的资管规模一路下探。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专户业务规模为14.38万亿元,较一季度规模下降近2万亿元。可以预见,2018年靠通道业务“吃饭”的基金专户子公司的日子并不会好过。

  对于私募基金来说,无论是私募股权还是阳光私募,都切身感受到2017年全面监管、依法监管和从严监管的“寒意”,而这一态势在2018年必将持续。2017年底,全国股转系统发布的挂牌私募核查结果公告显示,富海银涛、拥湾资产、银纪资产、达仁资管、中科招商等5家新三板挂牌私募机构,因不符合整改要求,被强制摘牌。目前,总计28家挂牌私募中,除了上述5家陆续被摘牌,10家安全过关,还有13家私募依然在被核查的过程中。2018年,这些已被摘牌的私募有可能转投港股市场或者其他市场,而存量挂牌私募机构发展态势必将更加规范,回归主动管理和服务实体经济本源。

[责任编辑: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