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中国梦·践行者】蓝天追梦人以担当诠释忠诚

2017年05月24日 13:09:44  来源:中国日报网
字号:    

  五月,蓝天白云下的戈壁,广袤辽阔;微风娑娑中的白杨,昂首挺立。

  李浩,像这蓝天,像这白云,也像这白杨。

  今年54岁的李浩,是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的一名无人机飞行员。从军37年,飞过6种有人机,历经5次转隶,跨越5个省区、4个军区空军和1个军级单位,48岁主动改装,成为空军首批无人机飞行员。

  辗转上万里,如今扎根在戈壁;飞行上千时,从头开始新领域。从内地转到边疆,从空中转到地面,从座舱转到方舱,从舵杆转到键盘,从有人转到无人,对他来说,变的是单位、驻地、环境,不变的是追求、担当和自我超越的精神。

  一路走来,他始终怀揣翱翔蓝天的执着梦想,坚守忠诚对党的军人誓言。说起自己的故事,坚定从容,倔强淡然。

  不忘初心,一路向西万里长征

  1981年,李浩18岁,如愿从高中考入航空学院,成为一名飞行员。心怀梦想,血气方刚,驾驶着一架架新型战机飞向蓝天,用勤奋和努力刷新一个个成绩。2011年,李浩48岁,达到飞行最高年限,年底就要退休。停飞后的选择有很多,退休养老、转业安置、民航高薪。

  那一年,空军为推进新质战斗力建设,全面展开从部队选调无人机飞行员的工作。某区组建时,组织已经确定李浩为选调的最佳人选。当时正在家休假的他接到李欣副司令员的电话时只说了一句话:“行,没问题,让我去哪就去哪。”面对妻子一时的不理解,李浩说:“新组建无人机部队是军队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肯定需要人,自己多年累积的飞行经验肯定能派上用场。”2011年春节刚过,李浩告别了亲人朋友,踏上了成为无人机飞行员的征途。

  飞行30年,该有的经历都有了,该有的荣誉也都有了,面对自己的第五次转隶,只身远走没有犹豫,环境恶劣没有退缩,凭借的是他那一腔热血的梦想,一颗纯粹的军心。

  离家越来越远,驻地环境越来越差。刚到西北驻地时,由于部队刚组建,各种配套设施还跟不上,李浩作为一名副师职飞行员和普通飞行员一样住着上世纪60年代建的小平房里,睡着硬板床,吃的是大锅饭,排着队在室外洗漱,但他毫无怨言,一门心思把飞机接装好是他那时唯一的想法。尽管戈壁荒凉,但对他来说,回到部队就像回到家,心里不再失落。他说飞机就像是自己的孩子,“有人机是时时刻刻在自己身边可以手拉着手的孩子,无人机就像出了远门的孩子,对它有更多的牵挂。”飞行服始终不舍脱下,飞行的梦始终在他心里。

  换羽转型,自我超越搏击长空

  从有人机转为无人机,两种机型,两个领域,全面掌握各专业知识是对无人机机飞行员的基本要求。转型的关键在于更新知识储备,无人机是系统作战,需要飞行操作、任务载荷、链路监控等多席位数人协同配合。李浩不仅需要彻底打破30多年有人机飞行形成的一人一机思维模式,从零建构多人一机的系统思维。

  要想达到人机合一的境界,必须全面掌握多个领域十几门专业知识和工作原理,还要克服年纪大学历低的劣势,从头开始多领域的全新知识。据李浩的徒弟应侠说,初来时,他还有另一个飞行员与李浩住在一个房间里,有一次凌晨两点起来上厕所,看见李老师戴着眼镜坐在桌前,在灯光微弱的台灯下看书,烟灰缸里满是烟头,这一幕在他的心里永远忘却不了,也激励着他认真学习理论知识。老师在看书遇到不懂或者疑惑的地方,有时即使是凌晨两点,也要给厂家打电话咨询。正是李浩的努力勤奋让现在的他成为了无人机飞行“专家”,无论说起哪个理论原理,翻两下书就能立马找到知识点所在位置,而他的眼睛也由2.0的“鹰眼”变得老花达200度。

  无人机与有人机飞行操控最大的区别是需要通过数据感知飞行姿态,为获得这种情景意识,每次模拟飞行前李浩都早到一个小时,坐在方舱内反复体会,看数据对比飞行姿态、翻原理联想飞有人机时的空中动作,最终练就了看屏幕数据就能感知飞机空中姿态的本领。几平米大的方舱夏热冬冷,长时间精力集中地监控操纵飞机很是消耗体力和精力,“有一次在老部队,我连续在屏幕前坐了10个小时,出来的时候双腿直发软”。在飞机执行完任务落地的那一刻,他是幸福的,觉得这一切都值得。李欣副司令说,采访当谈的晚上,李浩仍然没有因为白天接受采访劳累而回家休息,坚决又自然地回到方舱内,继续飞行任务。对飞行中遇到的一个小问题紧抓不放,来回看了十几遍视频录像,找到问题所在并解决以后才放心回家,那时已经凌晨两点多。敬业精业,次次如此,不曾改变。

  2012年5月20号,李浩操纵着无人机稳稳的离开了地面,按照预先设定航线进入空域,在完成侦察目标、高空拍照、实传图像等一系列指令任务后,操纵飞机顺利返航。飞机落在地面的那一瞬间,标志着我军首架察打一体无人机训练飞行圆满成功。李浩很激动:“飞机落地的那一刻,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老飞行员浴火重生的喜悦与自豪,这是什么都换不来的!”

  勇于担当,改革强军奉献力量

  大力发展无人机事业,是军队转型建设的发展趋势。变革的时代风起云涌,每一步向前的路都充满未知,原本只是部队的正常转隶,却因与改革强军的大潮同步而更显壮阔。若为强军记,何虑患得失。李浩说改革最大的“得”,是部队战斗力水平的综合提升,是军队转型建设的大步前进,每个人的奉献和付出都是崇高的、值得的。

  李浩的同事吕军明说:“聊起生活李浩的话不多,但一聊起飞行就马上滔滔不绝。”李浩用30多年践行着他对飞行的热爱,对国家的忠诚,用他的话说“我热爱飞行,这能体现出我的价值”“我们是‘第一茬人’,吃点苦是应该的”。

  从繁华城市到荒漠戈壁,从基础设施完备的航空兵部队到白手起家的新组建单位,李浩始终以“明天会更好”的乐观精神感染和引领着战友和学生。受李浩鼓励影响,飞行员陈永超分配至基地后,爱人也主动特招入伍扎根戈壁,一同投入无人机事业。6年来,李浩倾囊相教的10名无人机飞行员均具备了独立完成实战任务的能力,成为我军无人机飞行事业骨干力量。改装无人机以来,李浩先后主导突破了多项重大技术难题,提出100多条建议反馈厂家,大大提升了我军无人机运用效能。

  无人机的领域又何止一个李浩,在改革强军的时代潮头,李浩们用自己的经验摸索无人机新理论新装备,总结无人机新经验,有无交互,为提升无人机作战力量实战化水平做着努力,与时代同行,与改革同向。人民军队的每一次转型,都离不开无数军人的无私奉献、默默转身和跨越转型。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心中有梦,不甘退休,心中有国,迎难而上,无畏奉献。李浩就像大漠上的一只雄鹰,锐利的眼神里是对飞行的追求,挥动有力的双翅助力改革,蓝天是他的信仰,飞翔就是他的一生。

  李浩用自己的担当诠释出一名飞行员对梦想的不懈追求,一名军人对命令的绝对服从,一名党员对国家的绝对忠诚。铸剑戈壁,勇立改革潮头,时代需要更多这样中流砥柱的磅礴力量,强军改革下,没有一名军人是旁观者。

  (作者毛卫华 杨永霞)

[责任编辑:李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