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视频·党员的力量】八旬“愚公”黄大发

2017年04月19日 15:52:05  来源:多彩贵州网
字号:    

  黄大发生于1935年11月,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至2004年,先后担任野彪公社草王坝大队大队长、草王坝村村长、草王坝村支书。担任大队长以来,30多年不懈努力,带领群众修筑了一条跨3个村,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水渠,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大发渠”。

  老少守着一口望天水井不分昼夜排队挑水;种庄稼难,农民不敢种水稻,地里几乎是包谷、红苕和洋芋。黄大发认为一切皆源于“缺水”,无水就是遵义市草王坝村的穷根。

  与草王坝缺水的窘境相比,几公里外的野彪村却水源富足,只不过两村之间被大山绝壁隔断;如果能修一条水渠,把水引过来,就能解决全村的饮水和灌溉了。黄大发就决心干三件事。即引水、修路、通电,但这个志向的实现却用了三十多年。

  “偷师学艺”不屈勤学执著心

  上世界60年代初,黄大发得到政府支持后,就带领村民开始了第一次修渠,这项工程被时髦地命名为“红旗水利”,寓意打造一条遵义的“红旗渠”。然而,由于不懂技术,测量就靠竖起竹竿,两边人用眼睛瞄;缺乏水泥,沟壁直接糊上黄泥巴;洪水一来,几下子就把沟渠冲垮了。

  耗时10多年,水就是进不了草王坝。村民们心灰意冷,纷纷打起了退堂鼓,只有黄大发没有放弃。1989年,已经53岁的黄大发,向组织申请到枫香水利站以辅导员的名份跟班学习,在三年里,他谦逊得像个小学生,从零起步,掌握了许多修渠的知识,知晓了什么是分流渠,什么是导洪沟,还学会了开凿技术。

  再次起步说服村民共建“大发渠”

  在1992年,他再次提出修渠,村民们纷纷阻拦,甚至他的舅公也讥讽他:“大发呀,你要是能把水引过来,我手掌心煮饭给你吃”。黄大发深深感受到群众的不理解和亲人的不信任,这是在逼他立军令状呀!痛心之余,他耐心地给村民们讲解上次失败的原因和这次修渠的可行性,最终说服了大家。

  在第二次修渠中,遇到的第一个难事就是测量。在300多米的悬崖上测量,其难度要身体和心理承受能力都很强的小伙子,腰间拴着缆绳,从山顶一尺一尺往下放悬在绝壁处,这让人心惊肉跳,没有谁敢第一个去尝试,他却说:“让我先来”,系上绳索慢慢向悬崖滑了下去,小伙子们在他的带领下,备受鼓舞,也跟着一个个的滑了下去。

  几十米长的地方要好几个人才能拉着绳子画水平线,就这样用最原始的测量方法,经过3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大土湾岩、擦耳岩、崖灰洞岩的测量工作,为沟渠施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心中有信仰,脚下才有力量”!正是从信仰转化来的意志、志气让他敢于迎险而上,表现出了大无畏的勇敢精神!

  不忘初心历时36年开凿“志气水渠”

  经过两年多难以想象的辛苦努力,水渠终于竣工。1995年的端午节,弯腰修渠的草王坝人终于直起腰板,历时36年终于开凿通了这条“志气水渠”,他们亲切称之为“大发渠”,“一个是因为老支书,更重要的是我们有水了,日子也该大发起来!”村里人这样解释这条被乡亲们自发命名的水渠。

  此后,他没有止步,又带领群众开展“坡改梯”,稻田从240亩增至720亩,每年收稻谷80万斤。昔日的荒山变成了良田。当年,草王坝通了电,修通了通村路。90年代,黄大发又发动群众选址修建学校。20年来,草王坝考出了30个大学生。他当年立下的三个誓言,被他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兑现了。

[责任编辑:李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