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蔡英文怼国民党“民进党很会拼经济” 自家人却叹小英声望江河日下

2018年07月16日 14:37:00来源:中国台湾网

  台湾包袱铺,小英干话停不住!我是挣得少花得多、没有投资也不会理财的大侃子~14年前,侃爷还是个小孩纸,尚未深谙葛大爷那句“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的至理名言,如今在全世界都高薪争抢人才的大势中,侃爷也只能当个“吃瓜群众”了。当然,“吃瓜”的不止我一个,这不,对岸的宝岛现在也面临着空前“人才荒”的惨境……

  美国人力资源公司万宝华(ManpowerGroup)近日公布了“2018人力短缺调查”,结果显示,在世界各地区中,台湾人力短缺程度全球排第3、亚太地区排第2,仅次于日本,这是2006年台湾列入调查以来最严重的状况。

  据台湾“主计总处”估计,台湾地区目前有72.8万人赴海外工作,其中以大陆最多,达到了40.7万人,远超过排在第二的、11.1万人次的东南亚以及9.9万的美国。调查更指出,如今近8成(78%)的台湾雇主都面临雇才困难的窘境,其中又以业务代表、工程师、信息技术人员、白领专业人士和技术人员5种职类最缺乏。

  有道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有能力的人自然都愿意到待遇好、机会多的地方发展。曾几何时,身为“亚洲四小龙”之首的台湾,随着经济发展迅速提升的同时,待遇和工作环境也在大幅改善,这也让曾滞留在美国工作的台湾留学生竞相返台投入其中,更不乏如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这样的高科技人才。

  可惜2000年后,台湾数次政党轮替,而政策的多变也让台湾经济受到了严重冲击,多年来成长缓慢不说,人才也都开始纷纷外流;而与此形成对比的则是大陆经济的快速崛起。

  台湾《中时电子报》指出,大陆经济崛起后,台湾受限于市场狭小,企业规模难以大幅扩大,待遇逐渐落后于大陆和香港地区,导致人才严重流失,包括演艺界、娱乐界、运动界及医界、大学等都吸纳了大量台湾专才,而这些人离开台湾后赚取的薪资更高于本土数倍。

  其实,台湾“中研院”几年前就透过研究发表了“人才宣言”的报告,痛陈人才外流是台湾面临的严重问题,但无奈台当局与企业提出的解决方案都相当乏力,故而问题依旧难以解决。

  那么,要解决人才外流问题,最有效方法是什么呢?

  加速经济成长,扩大人才需求!《中时电子报》在评论文章中如是指出,但可惜台当局“不仅在政治上和大陆对立,连经济上也疏离大陆”,文章认为,台湾若隔绝大陆市场,不仅不会走向期盼中的“欧盟化”,反而只会“古巴化”。

  台湾经济的不断衰退让低薪问题愈加严重,而这也加快了岛内人才外流的脚步,如此恶性循环怎能令百姓不绝望……但更让全台湾百姓感到绝望的,恐怕还有执政者的“狂妄自大”与“不知人间疾苦”。

  就在世界都在感叹台湾经济发展无力、人才外流严重之际,身为台湾地区领导人的蔡英文竟还能称:民进党很会处理经济问题!

  蔡英文在13日到台南安南区、麻豆等地区为候选人拉抬声势时不仅数政绩发豪言,还顺便再踩了下国民党……这边她说民进党自从2016年接手政权后,两年多都在忙着打拼,台湾的经济如今也是越来越好,失业率更是17年来最低;说完了又开始呛声国民党,称以前“国民党说民进党不会处理经济问题,我要跟大家说民进党很会处理经济问题”。这还不算完,蔡英文更称“我们对得起台湾人,对得起支持我们的人”!

  嗯,光看网友的评论就知道蔡英文“此言不虚”了……

  不少网友也附和称“是很会拼经济,只是钱都进到民进党口袋了”……

  蔡英文的狂言不仅遭到了广大台湾网友的酸呛,连“自家人”都听不下去了……岛内亲绿的“台湾民意基金会”15日的最新民调指出,在蔡英文7月声望中,有49%不赞同她领导台湾的方式,整体而言,蔡英文声望欲振乏力,依然在低档徘徊。

  这还不算什么,你能相信在亲绿的民调中,民众竟认为“国民党比民进党更有执政能力”吗?尤其是在处理两岸关系以及促进台湾经济发展方面!

  该份民调显示,有57.8%的民众认为国民党比民进党有能力处理两岸关系,仅有10.1%的人持相反态度,这也显示出两岸关系明显是民进党的弱点和痛脚!而在促进台湾经济发展上,认为国民党较有能力的占40.1%,17.6%则站队民进党。

  当然,这是要民众一定在蓝绿政党间站队的结果,如果抛开蓝绿阵营,同份民调亦显示,有高达57%的人还是认为:台湾需要强大的第三势力出现

  据中评社报导,该民调机构负责人游盈隆对此表示,这对执政党不免尴尬,但更重要的是,当台湾多数人对民进党执政能力失去信心,甚至认为不如国民党时,这对民进党来说是很大的伤害,“民进党完全执政了两年,虽努力推动各项改革,但蔡英文声望江河日下、台当局施政表现不佳、民进党政党认同显著下降,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

  看完这些,侃爷忍不住想问一句:蔡大小姐,您这脸疼嘛……

  声明:本文为“台湾包袱铺”团队投稿作品,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台湾网无关。

[责任编辑:杨旋]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