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王正:“美美与共”两岸青年应有的胸襟

2016-08-18 09:09: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湾《旺报》17日刊载台湾中华青年发展联合会理事长王正的文章,讲述他对费孝通先生“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16字箴言的感悟。王正认为,如今台湾的重生之道,必须要从“美美与共”之中学习省思,停止一切对立,身体力行和谐与融合的“和合哲学”。需要两岸人民和青年相互“美美与共”,避免两岸再次重蹈民族悲剧,为两岸终有一日的破镜重圆奠定民心基础,为两岸未来开启万世之太平、和合之大同的时代创造条件。

  文章摘编如下:

  近日出席于大陆中央民族大学举行的“京台学者共研会”,在参访该校校史馆时,见到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以及民盟前主席费孝通先生亲笔所题的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各美其美”,是指不同文明和民族都有各自的美,应当懂得自我欣赏和珍惜;“美人之美”,是指在欣赏自我之美时也应当尊重和欣赏他人之美。而自我和他者之美能够“美美与共”之时,世界方能达至“天下大同”之境。

  在当前大国对峙、文明冲突、民族矛盾、族群对立的动荡时代,这16字读来是如此发人深省、暖人心脾,也让我们看见了人类文明未来的希望所在。

  在该校中不仅汇聚了全中国56个民族的学生之外,还有来自数十个国家、上千位国际留学生,一年到头每个月都有各种民族文化风情的节日活动,不同民族的学生在活动中不分彼此、相互交融,缔结跨文化的友谊,也学会认识对方的文化、尊重彼此的差异。可以说,中央民族大学犹如全球民族和文明熔炉的缩影,“美美与共”作为该校校训当之无愧。

  然而,人类要走到“美美与共”、和谐融合的“大同世界”,恐怕仍需要十分久远。美国政治学者杭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认为世界格局将由七大或八大文明所决定,包括中华、日本、印度、伊斯兰、西方、东正教、拉美、以及非洲文明,而冷战后世界冲突的根源将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明和宗教的差异,因此在文明的断裂带上最容易形成冲突。杭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自问世以来,广受学界推崇,但也饱受争议。一方面,杭廷顿确实指出了一个客观事实,以911事件、恐怖主义和反美主义、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冲突等为代表,西方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之间的对立,至今不仅没有缓解,反而还越演越烈。

  但另一方面,同一个文明圈内部的国家冲突,乃至同一个国家内部的族群对立或民族内战,在冷战后20多年间成为全球冲突的主要内容,而大国博弈和地缘政治斗争似乎仍然是国际政治亘久不变的主旋律。与此同时,不同文明之间除了冲突,也有对话、交流、合作与融合。杭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在许多地方受到了挑战。

  停止对立 开创太平

  尽管杭亭顿带有所谓“新教盎格鲁萨克逊白种人”的天然偏见,但他自己也强调不同文明之间应当努力寻找彼此之间在价值观方面存在的共性,从而在复杂文明的世界中学会彼此共存。杭廷顿解决世界冲突的方法无疑只是消极的治标,而费孝通先生的“美美与共”才是真正创生“大同世界”的积极治本之法。

  将目光从全球拉回我们身边,即便只是在台湾内部或者海峡两岸,族群对立与“统独”矛盾却已缠绕着我们近70年,多少政客假民主自由和转型正义之名,不断煽动省籍族群和“统独”情绪、激化两岸的政治对立。台湾社会正是在如此长期的政治动荡下,使投资和创业环境持续恶化,资本严重出走,人才快速流失。

  如今台湾的重生之道,必须要所有的政党领袖、政治人物、媒体名嘴、网络写手、以及全体人民,集体从“美美与共”之中学习省思,停止一切对立,身体力行和谐与融合的“和合哲学”。

  而在当前两岸关系处于关键转折之际,更是需要两岸人民和青年相互“美美与共”,避免两岸再次重蹈民族悲剧,为两岸终有一日的破镜重圆奠定民心基础,为两岸未来开启万世之太平、和合之大同的时代创造条件。(王正,作者系台湾中华青年发展联合会理事长)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