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2015大家谈】两岸关系取得难能可贵的进展

2015-12-29 08:38: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编者的话】

  每一年,都是崭新的。

  一年前,当崭新的2015年到来时,她幸运地得到了两岸共同的细心呵护。于是,我们在这一年见证了永载史册的成就,收获了为民谋福的成果。

  近日,由中国台湾网携手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海峡两岸》栏目共同主办的“2015年两岸关系十大新闻”评选活动(第11届)正式启动,要为这充满了新惊喜、新难题、新挑战的一年画上句点。

  或许,这个句点还没有达到你心中的完美,但它却凝结有我们最真诚的欢笑、泪水与真心。所以,与我们共赴这场“2015大家谈”的约会吧!我们期待专家学者们的“大家之言”,也青睐草根网民们的“大家之声”。欢迎每一个“你”,与我们共同画好这个“句点”。

2015年两岸关系大事点评

  2015年对于两岸关系来说是不平凡的。在外有世界经济不景气、内有经济转型升级压力、各有矛盾问题存在、特别是台湾内部发生反服贸学运的背景下,两岸国共当局秉持政治互信,坚定不移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仍取得了一系列难能可贵的进展。12月21日,中国台湾网刊登了16条参与今年“两岸关系十大新闻”评选的入选新闻,让我们重新回眸那些令人难忘的重要事件发生的点点滴滴,对两岸关系所取得的进展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与感受。

  在所有重大新闻中,勇拔头筹的当属11月7日在新加坡举行的“习马会”。国共两党为了这次会晤曾进行了许多努力,但始终没有合适的时机。就在人们以为“习马会”可能无望的情况下,这一天却突然无预警地来临了,故迅速成为全球华人乃至国际社会瞩目的焦点。习马二人一小步,代表两岸关系一大步。“习马会”通过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坦率沟通,充分肯定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致力民族复兴的主题达成积极共识。其所传递的积极信息在于:大陆高度评价为两岸关系改善做出积极贡献的马英九;两岸人民均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局面;两岸高层政治互动迈出关键性的一步;进一步夯实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两岸中国人有智慧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在政治互信基础上走和平发展道路是解决两岸问题的不二法门。“习马会”在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时间越久越能彰显出它的价值。

  其次当属两岸同胞共同参与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活动。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也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点,更是台湾光复的活水源头。值此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大陆特别邀请国民党前主席连战等近300位台湾社会各界人士代表来京参加纪念活动,旨在让世人铭记:抗战胜利是两岸同胞共同牺牲奋斗的结果,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两岸同胞要共同捍卫抗战果实,维护和平发展,携手振兴中华,决不让历史悲剧重演。由于台湾国民党当局纠缠于国共历史恩怨,不愿见连战等人来大陆参加纪念活动,民进党基于“台独”立场也予以反对,在此背景下,连战等台湾同胞毅然前来大陆参加包括阅兵式在内的系列纪念活动,非常不容易,展现了民族情怀和历史使命感,从而书写了两岸同胞共同纪念抗战胜利活动的新篇章,值得高度肯定。

  再次当属两岸各项交流继续深入。例如:习近平与国民党新科党主席朱立伦在北京会面,双方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并达成若干重要共识。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与台湾陆委会主委夏立言在金门、广州两次进行工作会面,就当下两岸关系发展中的有关问题充分交换意见,达成积极共识。海协会会长陈德铭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举行两会第11次会谈,签署了“避免双重课税及加强税务合作”、“民航飞行安全与适航合作”两项重要协议。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第五批试点城市启动,年度赴台游陆客数量突破40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海峡论坛、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继续举办。两岸各界举办多项活动纪念台湾光复70周年。等等。

  最后是大陆不断出台落实惠及两岸基层民众的政策。例如:大陆全面实行卡式台胞证,进一步便利两岸同胞往来;有关部门进一步扩大和放宽台湾居民在大陆申请设立个体工商户的行业领域、地域范围及经营条件,先后设立21家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和1家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示范点;最高法院〈关于认可和执行台湾地区法院民事判决的规定〉和〈关于认可和执行台湾地区仲裁裁决的规定〉两部司法解释开始施行;福建向金门供水项目合同正式签署并动工;两岸相互提前释放了几名被捕的情报人员等。

  总之,2015年两岸关系在艰难中前行,大陆继续发挥了主导和引领的作用,国共两党政治互信增强,两岸当局联手推动两岸关系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重要进展,和平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这些必然会对“台独”势力形成更大的压力,而为两岸关系下一步发展打下重要基础。(杨立宪,作者系全国台湾研究会副秘书长)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