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周钰:两岸一家亲 推进科技合作

2014-06-10 10:53: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湾《旺报》6月5日刊载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专家周钰的评论文章探讨两岸科技合作议题。文章指出,两岸科技合作虽非“易事”,但却是关系着两岸经济可持续发展、两岸产业竞争力与国际地位的“大事”,是最需要长期耕耘和细心培育的。

  全文摘编如下:

  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在经济领域的交流合作突飞猛进,但两岸政治关系以及文、教、科、卫等领域的进展相对滞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两岸科技合作虽非“易事”,但却是关系着两岸经济可持续发展、两岸产业竞争力与国际地位的“大事”,是最需要长期耕耘和细心培育的。

  近年来两岸科技合作主要的成果有3:一是签署了《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这对推动两岸科技合作意义重大;二是两岸科技机构和团体建立了一定的联系,两岸科技人员交流更加频繁,两岸民间和产学研界,展开了一些个案性的科技交流合作活动;三是两岸在某些区域、某些领域建立了局部的制度化合作平台,如“海峡两岸科技论坛”、“两岸信息产业技术标准论坛”。

  形成资源共享机制

  但从总体看来,两岸科技合作尚未形成整体性的合作机制与平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两岸科技体系的差异性、两岸产业科技的竞争性增强等。然而,最重要的还是两岸在政治上以及在心理上缺乏互信。

  台湾方面对于两岸科技合作总抱有相当程度的戒心,一是对大陆的认知仍停留在过去技术落后的阶段,认为科技合作就是技术“外流”大陆;二是所谓的“安全”问题,这也是台湾每提及开放大陆人士赴台或“陆资入岛”都难有进展的重要原因。比如最近台湾富士康与大陆华为在通讯设备(技术)方面的合作,就受到台湾NCC的质疑,这就体现了两岸科技合作的艰难。

  对大陆地区而言,短期内完全消除台湾对两岸科技合作的戒心是不现实的,因此除了要正确倡导以及更有自信地向台湾社会展现科技实力外,更重要的是将“两岸一家亲”理念贯彻至两岸科技合作中,体现家人的包容与耐心,体谅台湾内部的复杂与难处,照顾台湾同胞的利益,与台湾同胞共同分享科技进步的成果。

  在科技发展的道路上,两岸基本都属于“追随者”,即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两岸“一家”若能集中科技资源,相互扶持,将有利于提升两岸科技创新能力。未来应竭力促成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和机制,推动科技人员、科技成果的自由流动,使大陆地区充沛的研发人力、项目资助经费以及在基础研究领域丰硕的成果都可为台湾所用,同时台湾在应用研究如工艺设计等方面积累的经验也可与大陆分享。

  两岸科技合作最主要的障碍之一是体制对接,两岸“一家”需要尊重和包容对方在机构设置、管理模式、治理结构等方面的不相同。特别是两岸由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存在本质区别,导致两岸科技体制的差异可能更大。

  如大陆科研经费大部分来源于财政拨款,而在台湾“产学”、“产研”合作研发的比重相对更高。因此未来两岸应超越意识形态、政治以及科技理念分歧等,追求科技合作体制面的“求同存异”。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