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周志怀:国民党重新执政后的两岸关系观察

2008-12-10 10:35:00
来源:
字号

  全国台湾研究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周志怀今天在香港中评社发表评论文章,文章全文如下:

  2008年5月以来,随着国民党在台湾重新执政、两会复谈,以及海协陈云林会长首次赴台,两岸关系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考察新阶段的两岸关系,有如下几个特征值得我们关注:

  一、两岸关系发展开始进入以对话、协商与谈判为主轴的新阶段。通过协商谈判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是大陆一贯的方针政策。随着李登辉与陈水扁时代的结束,以对立与对抗为特征的两岸关系已划上休止符。继2008年6月两会恢复协商签署“周末包机”和“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协议之后,大陆海协会陈云林会长于11月3日至7日首度访台,并再度签署了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食品安全等四项协议,两会协商已向制度化方向发展。应该特别引起关注的是,国民党重新执政仅半年,两岸便在某些高政治问题上已有成功互动,显示两岸已初步建立起互信基础,双方的沟通管道不仅重新建立而且已开始发挥重要功效。可以预期,协商、对话与谈判将贯穿于两岸关系发展的新阶段,成为今后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牵引力。以国共两党对话为基础,以海协海基两会协商为平台,两岸间的沟通与谈判已呈现出良性互动的新局面。

  二、两岸关系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的“脱政治化”现象。2008年两会协商的恢复与六项协议的签署、台湾出席APEC会议人选的变化,实际上是两岸淡化政治色彩的结果。陈水扁政权执政期间,“台独”意识作祟,严重毒化两岸气氛,两岸互信丧失殆尽。国民党重新执政后,两岸虽互有坚持,但为推动和平发展,在操作上已表现出“脱政治化”倾向:一是两岸一致同意以搁置争议的方式来打破两岸僵局。在搁置争议原则下,双方对一时难以取得共识的问题采取了模糊化处理,不再阐释其内涵。二是经济与民生因素在近期两岸关系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陈云林会长在访台前的记者会上曾明确表示,首次赴台不会涉及到两岸的任何政治问题,也更不会涉及到任何岛内的政治议题。实际上,无论是2008年6月海协与台湾海基会达成的两项协议,还是两会于11月签署的四项协议,都关系到民众福祉,都有利于提升台湾经济竞争力。三是在个案处理上切实考虑到台湾的关切,APEC人选的折冲则是最好的例证。四是务实解决两岸同胞关心的共同问题,议题的可操作性更强,并力求尽快推动与实施,以为两岸同胞谋取更多和更实在的利益。

  三、“边摩擦、边磨合、边合作”已成为国民党重新执政后的两岸互动新态势。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的“脱政治化”现象,并不表明两岸固有的结构性矛盾已消失。但国民党重新执政后,大陆相继出台的政策与措施,却显得更加开放与包容。马英九出于岛内政治的需要,或单方面开出支票,或偶而批评大陆,或再行柔性抗争,诸如7月4日包机、8月奥运会的“中华台北”名称与开幕式出场顺序、9月“有意义”的“参与联合国专门机构”等等,大陆对此虽有不解与不快,但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局着眼,不争一时一事,不计枝节,在表明原则立场与态度后,继续推出利好政策,寻求合作,兑现了凡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凡是对促进两岸交流有利的事,凡是对祖国和平统一有利的事都努力去做的一贯承诺。对此,曾担任台湾“陆委会”副主委的林中斌也有同样的观察。林在其《偶尔言中》新书发表会上表示,外界认为中共方面对赖幸媛出任“陆委会”主委、马英九强调“有生之年不会统一”,以及选举期间“不排除抵制奥运”的说法很“感冒”,因此北京可能不让萧万长到博鳌、拒绝吴伯雄访问大陆,以及让周末包机跳票,以此反制。但后来这些可能的“反制”并没有出现,显示北京的对台政策非常稳定。可以说,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虽仍会摩擦不断,但在持续磨合之后,合作互利将逐渐成为主流。

  四、学界对两岸协商议题的思考更为前瞻,出现了以学促官现象。国民党在台重新执政后,两岸在协商议题上出现了较为一致的看法,这也就是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2008年6月在会见海协会理事会成员时所希望的,两会协商要“先易后难、先经济后政治,循序渐进”。江丙坤董事长2008年8月22日在台湾“海基会”董监事会议上谈及协商议题时,更为具体地指出,2008年内希望协商的议题以交通运输为重点,包括增加周末包机班次、大陆开放更多航点和建立新航线、货运包机、海运直航、小三通扩大人员往来等。此外还有:共同打击犯罪、合作探勘近海油气、推动气候变化和气象研究及地震灾害预防的交流合作等。2009年两岸协商议题仍以经贸为重点,包括银行监理合作机制及相关议题、签署投资保障协定和避免双重课税协议等。江丙坤董事长所开出的一系列协商议题,也充分体现了“先经济后政治”的循序渐进原则。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