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陈星:派系斗争视角下的民进党政治生态

2012-03-14 10:09: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像以前每次选举过后一样,民进党内开始了新一轮的权力重组运作。华广网13日刊载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徐峰和陈星的专论文章分析派系斗争视角下的民进党政治生态。

  全文摘编如下: 

  蔡英文辞去党主席并由陈菊暂时代理党主席后,民进党政治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派系斗争暗流涌动,政治生态快速变化,像以前每次选举过后一样,民进党内开始了新一轮的权力重组运作。此次权力重组中,民进党内派系运作下的政治生态变化尤为值得观察。此处讲的“派系”为广义上的派系,主要是指有一定的组织规章制度或者曾经有组织制度化运作的次级政治团体,以及以政治山头为中心形成的“私人侍从”式的政治群体。

  民进党的发展过程某种程度上就是一部各派系间竞合的历史。从“党外”时期的“编联会”与“公政会”到“反对党”时期的“美丽岛”、“新潮流”、“正义连线”、“台湾福利国连线”、“台独联盟”、“新世纪”与“新动力”等,派系对党务、选举、人事等操作的影响无处不在,即使民进党在2006年宣布解散派系,原派系人马仍旧以各种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派系潜在合作、斗争的外在表现便是民进党政治生态变化。

  以权力作为主要考量因素,民进党派系斗争历经三个阶段:

  第一,“党外”及“反对党”初期的“美丽岛事件”受刑人及家属主导民进党权利分配时代。党外时期已经呈现出路线的分歧但是形式上仍然保持团结。此后,党外作家、编辑群为主的“新生代”的崛起挑战了“党外主流派”的地位,1983年“新生代”集结组成“党外编辑作家联谊会”(新潮流的前身);1984年,以康宁祥为核心的“党外主流派”成立了“党外公职人员公共政策研究会”。至此,民进党的派系斗争拉开序幕。90年代前的派系斗争主要集中于“新潮流系”与“美丽岛系”之间,“新潮流”在斗争中逐渐稳定下来;“美丽岛系”则因为结构松散而逐渐走向衰落。

  第二,新老派系交替,走向派系共治。20世纪90年代后民进党派系结构开始转变,由陈水扁、谢长廷为代表的的“正义连线”、“福利国连线”异军突起。旧的“美丽岛系”分裂为“新世纪”、“新动力”,势力逐渐衰微,“台独基本教义派”另组“建国党”与民进党分道扬镳。至此,民进党派系斗争形成政治明星主导的“私人侍从”型派系间利益分配的格局,各势力发展壮大,民进党进入“天王时代”,这种格局一直延续到民进党成为“执政党”。陈水扁的当选使“正义连线”迅速膨胀,各派系在分得利益的同时维持松散的“主流联盟”组织,形成了形式上派系共治模式。

  第三,二次政党轮替后,权力凝聚政治资源形成新的力量;新潮流系“一派独大”。2008年民进党丧失“执政党”地位,扁系力量迅速崩解,苏贞昌、谢长廷、陈菊等政治人物整合吸纳不同力量,展开派系重组。由于派系间难以达成妥协,“非典型”政治人物蔡英文迅速崛起,成为“泛绿”共主。此时,除了“新潮流系”沿袭派系组织运作以外,其他势力更新换代加快,凝聚力消减,政治资源成为决定派系力量消涨的核心。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