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两岸交流三十年·人物】老“创客”李儒钦的“中国梦”:做一辈子创业导师

2017年12月11日 20:34:00来源:中国台湾网

  【题记】今年是海峡两岸同胞打破隔绝状态开启交流交往30周年。30年来,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社会联系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为两岸关系缓和、改善与和平发展奠定了基础。两岸同胞在30年的交流交往中,既共同见证了两岸关系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也发生了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故事。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过去30年来“两岸一家亲”关系发展的见证者、亲历者、参与者和推动者,仍在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李儒钦。(中国台湾网 张丽媛 摄)

  中国台湾网12月11日福州讯 (记者 扶海涛)9年前,从台北来到福州的李儒钦,满载信心地准备开创事业的第二春天,然而却在4年间遭遇5次失败。为了让自己在大陆“接地气”,他曾一整年都不回台湾,只想认真“拼”一次。在最崩溃的时候,他曾独自一人跑到闽江边痛哭释放。如今,45岁的他苦尽甘来,事业版图横跨十多个领域。不仅是两岸青年创客的良师益友,他更将“做一辈子创业导师”当做自己毕生追求的“中国梦”。

   不“接地气” 4年里创业5次均失败

  2008年6月,在福州团市委与“两岸人才资源成果洽谈会”的引荐下,来自台北的李儒钦看重了福州的发展潜力,想在这里开创事业的第二春天。初来福州,李儒钦选择了他在台湾干了15年的老本行——人力资源中介,而第一个对接的项目是人力资源网站。

  其实在来福州前,让项目选择哪个城市落地曾让李儒钦与股东发生分歧。当时股东都看好厦门,认为厦门台商多、资源多,而且交通、福利等配套都很完善。尽管如此,李儒钦则认为,厦门台商多的同时竞争力也大,而福州是省会城市,且从事人力资源行业的人比较少,发展空间更大,他相信未来福州发展绝对会超过厦门。此外,他十分看好福州这里的人文特质。最终,李儒钦说服了股东。

  于是,李儒钦在2008的8月8日将项目落地福州,他称那一天为“黄道吉日”。同时开始筹备成立公司、组建团队。然而,由于没有对福州市场作充分的调研,在随后的项目对接运作中才发现了问题。两地之间不仅硬件设备与系统不兼容,尤其是繁简字无法转换,而且员工之间因语言习惯不同导致沟通也存在障碍。在前期已投入大量资金以及人员已到位的情况下,再去更换设备系统将面临资金问题。“我当时就想,完了,完了……”李儒钦当时就已经感觉情况不妙。最终,第一个创业项目在维持了7个月后被迫中止。

  在做第一个项目的时候,李儒钦两个月才会来一次福州。“如果我当时多一点用心,住在这边研究两个月或三个月,调研之后再去开展工作,或许就不会失败这么多。”李儒钦这样总结第一次创业失败的教训。

  李儒钦小时候家境拮据,因而在年少时就进入社会打拼,积累了不同行业的工作经验,结识的朋友十分广泛。也正是得益于此,李儒钦很快转向其他行业,试图东山再起。

  当时,李儒钦在台湾做有机农业项目相当成功,连锁店就有300多家。于是,已经遭遇两次创业挫折的李儒钦在2010年尝试将有机农业技术引进福建。然而,当时“有机农业”概念并不被当地还处于传统种植阶段的农户所理解。李儒钦经常穿着西装、皮鞋到山里跟农户解释什么是“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并且还承诺不收费无偿支持农户,更让农户产生疑虑。后来有朋友告诉李儒钦,“难怪谈不成,你要‘接地气’啊,你要跟农民一样,讲一样的话,穿一样的衣服。”“两个人沟通不在一个频道的时候,很累。”李儒钦说。

  在第一次创业项目失败后的4年里,李儒钦辗转于软件开发、有机农业、品牌策划、公益等多个行业。然而,换了自己擅长的行业却没能带来事业上的起色,李儒钦在那段时间压力非常大,而且还常常被周围的朋友误解,甚至曾有朋友调侃地对他说,“李儒钦,你最近又在骗什么?一年换一个(行业),你到底在搞什么?”让李儒钦哭笑不得。

  然而,李儒钦并不甘心失败,更也不愿离开福州。他认定福州是一个发展前景好、人文独特的地方,而且多年的打拼让他在这里结识了许多朋友与资源,再加上他执着的个性,5次创业失败的李儒钦最终还是选择留在福州继续打拼。

李儒钦。(中国台湾网 张丽媛 摄)

  一整年不回台湾 扎根大陆成为福州人

  总结过去5次创业失败的经历,李儒钦认为原因在于自己不“接地气”。当时,李儒钦了解到身边许多跟他一样带着看家本领来创业的台青伙伴在失败后,普遍都转型去做餐饮。“你若想留下来,你只能做吃的”。为了能够留在福州,李儒钦也转向门槛较低的餐饮业。而这次,他决定将自己“扎根”在这里,继续去“拼”。

  于是,在2012年春节前,李儒钦在福州找好了租住的房子,并在台湾过完春节后就立刻返回福州。那一年,李儒钦一整年都没有回台湾,春节也是在福州过。“我当时真的是拼了!”李儒钦回忆道。

  在这期间,李儒钦全力筹备新的餐饮项目,全身心投入到产品研究与市场调研,包括深入了解福州当地风土民情。甚至,他还花了7天时间走遍福州。当时,为了弄清楚店铺转让金,李儒钦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调研、做笔记,把福州餐饮店铺的转租行情,包括房东、租金、合同期限等信息摸得一清二楚。

  正是“认真”与“用心”地去“接地气”,李儒钦收获成功也就水到渠成。2013年8月,李儒钦创办“叶涩”法式创意餐饮连锁店,将台湾的饮食理念与本地消费习惯融合,餐饮事业逐渐起色,开始扭转创业屡战屡败的局面。

  当时,李儒钦拉着另外3个不得志的创业青年,一起研究将台湾饮品引入当地。为了让产品“接地气”,餐饮团队在保留台湾特色的基础上,按照福州当地人的消费习惯调整饮品口味,一步一步让自己的产品“本土化”,调制出的以“拖鞋堡”、“金芒酸奶”等为代表的主打餐饮品迅速畅销。“所有的产品经过半年的精心打磨,捧出来的一定要是明星产品。”而忧患意识也成为李儒钦做餐饮的一个秘诀。“12月我不是在研究下个月或下个季度的产品,而是在研究明年冬天的产品。”李儒钦说,所有产品都是提前一年前就开始研究。正因为如此,“叶涩”菜单上的餐饮品多达1万2千多种,让“叶涩”品牌一直能够在当地餐饮市场上成为引领者。如今,“叶涩”餐饮已有10家分店,年营业额约500万元。

  随着连锁店规模的不断扩大,李儒钦需要不停地研究市场并推出新的产品,也曾因为推出不符合本地消费者口味的产品被骂,那段时期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加上身体的原因,曾处在崩溃边缘的李儒钦曾独自一个人跑到闽江边上大哭,宣泄心中所有的委屈与一路坚持下来的辛酸。

  如今,李儒钦的事业版图已经涵盖餐饮、文创、陶瓷、农业、品牌策划、观光旅游等十多个领域。经历摸爬滚打后的坚持不懈与失败后的越挫越勇,李儒钦终于实现了事业上的华丽蜕变,品尝到成功的滋味。

  “接地气”带给李儒钦的不仅是创业上的成功,更让他的生活完全融入到当地社会,渐渐成为一个地道的福州人。“当你完全抛开的时候,你已经活下来了。”李儒钦说。

  李儒钦说,“我的中国梦就是做一辈子的创业导师,帮助更多的两岸青年创业者。”(中国台湾网 张丽媛 摄)

  “我的中国梦就是做一辈子的创业导师”

  今年10月,教育部公布首批“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首批入库导师名单”,李儒钦也名列其中。6次创业5次失败,李儒钦不仅是名副其实的老“创客”,更是一位资深的创业导师。多年来,他在福州大学、厦门大学、福建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做创业辅导,帮助青年在创业上少走弯路。

  其实,在来大陆前,李儒钦已在岛内多个学校担任创业导师。来福州创业后,李儒钦更把帮扶青年创业当做对它所深爱的福州这块土地的“回馈”。2009年,李儒钦申请加入具有公益性质的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并成为首位台籍认证创业导师。而当“叶涩”餐饮取得成功时,李儒钦还将这个品牌作为青年创业实战平台。他透过校企合作模式,将“叶涩”餐饮店开到高校内,交由学生经营管理,所得收益也都由经营团队自己分享。这种模式不仅培育了青年创客,也促使“叶涩”餐饮品牌在几年内就走上了连锁营业的道路。

  伴随着大陆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李儒钦在2016年牵头各方共同推动成立“台湾青年候鸟工作站”,专门为来大陆创业的台湾青年提供服务,帮助他们对接资源、匹配市场,提升创业成功率。与此同时,李儒钦还依托福建索佳艺陶瓷文创园,推动建设众创空间和台湾青年创业基地,打造以“陶瓷+文创+生活方式”为理念的双创实践基地,并借助资本与市场的力量,帮助传统陶瓷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了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不仅如此,李儒钦甚至将创业导师当做自己毕生的志向。“我的中国梦就是做一辈子的创业导师,帮助更多的两岸青年创业者。”李儒钦说,他希望他所帮助的创业者也能够无偿的去帮扶身边的创业者,这样才能形成创业路上的一股“正能量”。

  近10年时间融入大陆生活,李儒钦看到了大陆巨大的发展机遇,因而他十分鼓励台湾青年来大陆寻找机会与出路。同时,李儒钦也希望想要来大陆创业的台湾青年能够“接地气”,并建议他们能够长期生活在大陆,“一年回台湾不要超过三次”,到最后“甚至一年回去一次就够了”。作为创业者要肯坚持,“没有所谓的失败,而是自己能不能坚持做下去。”李儒钦说。(完)

[责任编辑:赵苗青]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