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评论员:让雷锋精神照亮心灵

时间:2012-03-19 10:2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18日电 雷锋,一个让人想起便如沐春风般的名字;雷锋,一柄50年来照亮中国人精神殿堂的火炬。最近一段时间,各大媒体、互联网上关于学雷锋的话题持续升温。这种现象证明:光阴流逝,雷锋形象魅力依旧;时代变迁,雷锋精神价值愈显。

  中华文明的长河中从来不乏好人和善举,为何雷锋形象能够格外清晰地常驻人们心间?

  做好事不留名,是雷锋精神最突出的标志。休息日参加义务劳动、风雨夜护送大嫂孩子回家、给丢失钱物的群众默默送上车票……这些看似琐碎的“身边”事,在雷锋看来都是“应该做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正是“身边”琐碎好事的日积月累,体现了雷锋精神的崇高伟大,成就了雷锋形象的可亲可爱。

  从身边小事做起,平凡之中见伟大,不仅使人们感受到了“好人好事”对于社会和谐、文明进步的力量,而且向世人展示了人人都可企及的道德高度。雷锋用他22岁的生命旅程,刷新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千年道德古训,标注了中华优秀传统品德的时代意义。无论社会怎么发展,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不会变,人与人之间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养分。这种融合共产党先进本色、社会进步潮流、民族传统美德为一体的精神品质,契合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永恒追求。

  当代中国涌现过无数先进模范人物,为何雷锋精神能够始终为人们追求和呼唤?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段被引述了无数次的雷锋名言,透彻地诠释了雷锋精神的真谛。翻开《雷锋日记》,人们无不为其中流淌的对党、对人民、对祖国真挚而浓烈的感情所打动。从一个孤儿成长为革命战士、共产党员,雷锋从骨子里对党和人民抱有深厚感情。但他时时处处助人为乐,绝非简单地以德报恩,而是因为他对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满怀美好希望,相信作为这样一个国家的公民无私奉献是天经地义,相信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社会主义祖国必然拥有光辉灿烂的前景。

  经过30多年改革发展,中国人民的面貌发生了深刻而根本的变化。面对新机遇、新挑战,使命在肩,光明在前,像雷锋那样对党的领导充满信心,对祖国和人民满怀感情,顾全大局、乐于奉献、团结友爱、守望相助的公民意识就能蔚成风尚,成为推动伟大祖国繁荣进步的强大动力。

  毋庸讳言,社会转型期的利益多元和思想多样,会带来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某种疏离;遭遇困境而得不到及时救助的一些个案,更引发了新的“道德困惑”。然而,只要人们不带偏见地看待这个问题,就会发现,爱心与善举从未在我们身边消失。从上世纪80年代的张华、朱伯儒,到当代雷锋郭明义和以“最美妈妈”吴菊萍为代表的“感动中国”系列人物,无数后来者续写着雷锋精神,更为雷锋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无论是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的生死大救援,还是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期间志愿者的默默奉献,或义无反顾、慷慨壮烈,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无不闪现着雷锋精神的时代光华,证明着雷锋精神的现实意义。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日中国,人们需要更加富足的物质生活,也需要建设更加美好的精神世界。一个物质与精神同时富有的社会,才是人类理想的家园。这正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时代意义。当学习雷锋真正成为时代强音,就一定能进一步汇聚起人们追求至善至美的精神力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更加丰厚的滋养。

  雷锋是一个时代的英雄,更是永恒的精神样本。沿着雷锋闪光的足迹前进,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温暖和力量;亿万人像雷锋那样做人做事,社会就能更加和谐健康地发展进步。追寻雷锋足迹,弘扬雷锋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我们必将在收获更多人生启迪的同时,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编辑:李静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