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2012年选后的经济发展形势与策略(下)

2012-03-08 16:48     来源:中国台湾网     编辑:马迪

  把握两岸经济关系稳中求进的新机遇

  马英九在此次“大选”中成功连任,普遍认为是赢在积极稳健的两岸关系政策。继续大力发展两岸经济关系,不仅有助于台湾经济摆脱暂时的困境、获得长期成长的动力,更有助于马建立和巩固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历史地位、及在两岸民众心目中的积极形象与正面评价。

  两岸经济关系在2011年得到稳步发展,两岸经济关系制度化、机制化进程加快。两岸ECFA正式实施,尤其是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1月6日成立并运行,搭建起两会框架下落实ECFA内容的制度化新平台,并于年内2月和11月举行两次例会,有效推动了ECFA落实与协商。两岸两会协商继续深化,于10月20日举行第7次会谈并签署“海峡两岸核电安全合作协议”及关于两岸投资保障协议、两岸产业合作等2项共同意见。两岸新型产业合作机制初步形成。产业合作是ECFA及两岸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年内,两岸经合会专门设立产业合作小组并有效运作,并促成第7次两会商谈达成两岸产业合作的共同意见。根据两会共同意见,10月28日由两岸产学研共同参与的首届两岸产业合作论坛在江苏昆山举办,并确定LED照明、无线城市等优先试点项目,标志着两岸有规划指导、政策支持、产学研参与的新型产业合作机制初步形成。两岸建立银行监管合作平台并举行两次会谈,为完善两岸银行合作机制、加强监管经验交流与信息共享提供了重要平台。

  ECFA早收计划成效明显,两岸贸易稳定增长。ECFA早收计划自2011年1月1日起实施,两岸共计806项货品降税,其中实施零关税的产品约占早收计划的14%。前10月台对大陆出口与大陆对台出口享受优惠关税分别为1.03亿美元和0.18亿美元,产品货值分别为34.56亿美元和8.19亿美元。台对大陆出口早收产品中,冷冻秋刀鱼增长最快,高达1061%,文心兰增长769%,活石斑鱼增长192%。服务贸易方面,截止11月底大陆和台湾分别向对方开放11和9项服务业。大陆批准2家台资银行在大陆新设分行、3家台资银行新设代表处,台批准大陆2家银行新设分行。大陆开放5家台会计师事务所获取临时执业资格,82家企业获准设立独资或合资企业,合同台资金额4.1亿美元。前10月大陆累计核准引进5部台影片,其中已有2部在大陆公映。据台统计,1-10月已核准的陆资赴台投资案中属于服务业早收的有36件,投资或增资金额1654万美元。

  两岸贸易额稳定增长。大陆统计,1-11月两岸贸易额分别为1465.3亿美元,同比上升11.2%,其中台对大陆出口额分别为1141.9亿美元,同比增长8.6%;台自大陆进口额323.5亿美元,同比上升21.3%。由于欧债危机严重打击欧美消费市场,并通过两岸产业分工链传导对两岸贸易造成冲击,致使台对大陆出口增速低于台出口平均水平。据台统计,1-11月台对大陆出口平均增速约为9.1%,低于台总出口13.4%及对东盟23.4%、美国16.9%的增速。大陆占台对外出口比重由上年的41.8%降至40.3%,而东盟占台出口比重由15.3%增至16.4%的历史新高。两岸贸易的产品结构变化不大,电机设备零部件依然是主力产品。

  两岸双向投资深化发展,大陆台商转型压力加大。随着ECFA全面实施以及年内台当局公布第2波开放陆资项目清单,两岸双向投资进一步发展。台商对大陆投资虽然实际到资额有所下降,但对服务业投资比重明显增大。据大陆商务部及台“投审会”各自统计,1-11月台对大陆投资分别达2376和530件,同比分别下降11.8%和上升30.5%,投资额分别为19.5亿美元及31.87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1.8%和上升22.1%。台资占大陆吸引外资比重由5%降至4.7%。陆资入岛方面,据台“投审会”统计,1-11月共核准陆资98件,同比增长29%,但到资额同比减少了54.5%,仅为4279万美元。在世界经济形势低迷、大陆经济增长放缓以及东南沿海劳动、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上升、环保压力加大等背景下,大陆台商转型压力加大,地区布局“西进北上”及产业布局“由制造业向服务业”成为大陆台商转型的重要方向。年内大陆台商对四川投资增长2.58倍,对江苏、上海的投资仅分别增长6.21%和16%。台商投资产业结构顺应大陆调整经济结构的宏观经济发展方向,向服务业倾斜。其中对电子零部件制造业投资衰退3.78%,而对金融保险、批发零售业投资分别增长1.52倍及46%。

  两岸人员双向往来快速增加。2011年两岸人员大交流的局面继续巩固发展,对增进两岸民众相互了解与感情融合产生积极影响。其一,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取得重要进展。据国台办统计,6-11月大陆赴台个人游已累计2.2万人次,但由于目前开放城市有限,且在保证金、财产证明等方面的限制较多,使目前离每日500人的上限依然存在差距。其二,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人数稳定增长。据台“观光局”统计,1-11月赴台大陆人数为160.29万人次,较上年增长6.2%,大陆为台最大的游客来源地,占台外来游客的29.5%。其三,台民众赴大陆旅游人数也快速增长。年内受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等带动,大陆仍是台出境的最大目的地,1-11月台赴大陆人数达263.09万人次,占台出境总人数的29.5%,同比增长18.5%,远高于台总体出境人数2.2%的增速。

  马英九当局在2011年新出台两项扩大开放两岸经贸往来的政策:一是3月2日台公布第2波陆资入岛开放项目,共开放42项产业,首度将面板、半导体等核心产业纳入开放范围,使台开放总数累计247项,其中制造业、服务业与公共建设项目的开放比例分别为42%、42%与24%。二是8月31日台当局通过“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金融业务往来及投资许可管理办法”修正草案,大幅减少两岸金融往来限制。

  这些政策受到业界的欢迎,但尚未满足业界的期待,尤其是对大陆企业的开放还远远不够。世界经济形势日新月异,两岸经济关系不进则退,墨守成规地循序渐进而不顾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就可能会失去推动企业走向国际的最佳良机。两岸民间企业均希望马英九当局能以前瞻务实的态度顺应两岸经济发展的要求,加速推进两岸经济关系发发展,在两岸ECFA后续谈判、两岸产业合作及两岸金融合作等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以此带动岛内企业的大投资与大创新,为台湾经济长期较快速发展迎来新的春天。(全文完)(本文作者朱磊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任 经济学博士)

本网独家稿件,如需转载请与我网联系

更多精彩请点击中国台湾网金融频道 专家专栏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