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千官兵为残运会激情舞动 幕后故事最为感人

时间:2010-12-12 12:39   来源:南方都市报

  有6062名官兵,一直在白云区大源基地默默无闻地为亚运会、亚残运会开闭幕式排演、训练。他们主要担负开闭幕式12项表演任务及装卸搬运、转场保障任务。表演的节目包括,《花窗舞者》、《翅膀飞》、《花蕾、纱缦树、鼓阵》等。而在这批“演员”进驻之前,这个排练基地所在地原本只是一所已被弃置的技工学校———不通电、不通水、无通信,只有满目的荒草和乱飞的蝇虫。数月的排练中,就在这片原本荒芜的场地上,这些铮铮铁汉上演了一个个或有趣、或感人的鲜活故事。

  负责搬石头的班长

  含泪说“妈妈,我爱你!”

  罗湘古,75250部队通信连班长、中士,此次亚残运开幕式表演中担负搬运石头的任务。

  亚残运开幕式第二篇章《心声》中,有这样一幕手语表演,做手语的演员要配合手语大声地喊出“妈妈,我爱你!”这也许正是罗湘古支亚经历中永恒的心声。他的妈妈,今年8月因患脑积水住院治疗,至今卧病在床。

  罗湘古2004年入伍,可入伍不久,他的父亲因一场车祸而去世。父亲的去世让罗湘古痛心,悲伤的母亲更是他内心的牵挂。但作为一名军人,在家庭与职责的选择中,他选择把母亲托付给两个姐姐照顾,毅然决然地继续着自己的军旅之路。

  今年8月,小罗的母亲患严重脑积水住院治疗,至今还卧病在床,而家中的两个姐姐早已远嫁外地,无法照顾母亲。得知这一消息后,一向坚强的罗湘古犹豫了,面对艰难的抉择,最后,他下决心写了退伍申请报告。在他的报告中这样写道:“想着母亲的孤苦无依,我的心里就像有块大石头一样,堵得慌。我很想忠孝两全,但这担子太沉了,沉到我已经不能再这样背负下去了。”他说,“子欲养而母不待”的悲情不能再发生在自己身上了,对不起了首长、对不起了战友,如今“只想着给病重的母亲尽最后的孝道”。

  然而,这份退伍申请他却迟迟没有上交。因为刚刚写好申请,就接到了支亚任务,罗湘古默默地把申请放回了衣袋。如果不是支亚前收拾行李时,他的排长偶然发现了这份申请,谁也不会知道他为了支亚,将自己的眼泪往肚子里流。在家庭与职责的选择中,罗湘古还是选择了后者。然而这位可爱的战士含着泪依然想大声喊一句“妈妈,我爱你!”

  放弃当演员的“厨子”

  累趴下也要趴着把饭做好

  炊事员的职责就是要保障前线的战士,吃好、吃饱、吃健康,我趴下,难道前线的参演官兵陪我一起趴下吗?所以,就算累趴下,我也要趴着把饭做好。

  ——— 支亚分队炊事员王颖

  王颖,75250部队支亚分队炊事班的一名普通炊事员。

  今年9月,部队受领支亚任务。王颖第一个写了申请。10天后,上级下发通知,该连担负的是亚残运开幕式团体操表演任务。不当厨子,当演员,着实让王颖高兴了一阵。凭着这股冲劲,在表演训练不到两周的时间里,他就站稳了主力位置。可出征前三天,上级突然通知,取消原定保障计划,改为部队自行保障。所有当上演员的炊事班战士,都变得沉默,大家谁也不想再当“厨子”。身为主力的王颖却主动请缨,他对教导员说:“台下比台上更需要我。”身边的战友对他的“临阵退缩”很不理解,纷纷为他惋惜。

  进驻大源训练基地后,参演官兵们穿着华丽的服装,拿着精致的道具在镁光灯下起舞,不少从舞台回到灶台的同志感到失落,甚至有人打趣:“幕后是配角,干了也白干,辛劳无价值,苦累无收获。”

  亚残运会开幕式倒计时20天,王颖的母亲从湖北老家打来电话,问儿子怎么还不回家。原来王颖家乡所在地政府,月底要为进入事业单位的退役战士,安排上岗考试和培训,不少部队的退伍战士已经陆续返乡,家里也给王颖报了名。王颖的父亲一周前,曾给四营教导员打电话,请他为王颖请假。王颖的假,也很快批了下来。

  王颖毕竟是大学生,参加上岗考试优势很大,战友都打算为他庆祝,可他却将假条还给了教导员,并告诉家人,“现在是部队支亚的攻坚阶段,保障任务重、压力大,我是炒大菜的主厨,必须留下来。”战友们都不相信王颖竟然做出这样“自毁前程”的“傻”事,纷纷劝他三思。王颖却平静地说:“支亚对于军人就是‘战场’,上了‘战场’,岂能临阵脱逃。我可以放弃一次就业的机会,但决不能放弃展示自身价值的机会。”

  10月24日起,王颖每天4时起床,晚上8时回寝,中午只休息1个小时。早餐,他负责制作包子,7时前至少要做1800个。数量如此之多,可他却说:“1800是不少,可分600份,每人也才吃三个,我的工作还是不到位啊!”正餐,600名官兵一顿饭要吃5个菜,一个菜要炒六锅才够量,炒菜用的大锅,仅放满一锅白菜,就有40多公斤,约一袋面的重量。而每顿饭菜的总重量达到了2吨,相当于一辆小汽车的重量。支亚一个月,他已经铲断了3把锅铲。部队演出人员任务不同,开饭时间也不同,一顿正餐要分时段做,经常出现中餐连着晚餐,晚餐接着夜宵的情况。11月22日晚,连续奋战4天后,累计睡眠时间不足10小时的王颖,在做夜宵时,累倒在做饭的操作台上。

  再睁开眼,王颖已躺在医务室的床上。负责卫勤保障的李医生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他一睁眼,就吵着要回去把夜宵做完。”其实那时已经是第二天中午了,医生要他再住院观察一天,而他却说,“就算累趴下,我也要趴着把饭做好。”

  坚守阵地的“李扎实” 专业尖子 甘当万能替补

  “听说我们部队要参加亚残运会开幕式表演!”9月中旬,一条爆炸性新闻在75737部队炸开了窝。正当代表团官兵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时,有一个人却很郁闷:“马上要参加专业尖子集训,会不会错过亚残运会开幕式表演的机会?”他就是75737部队二营五连战士李军强,干起工作一点不含糊,人称“李扎实”。

  吃饭缠,半夜耗,连长终于同意李扎实完成尖子集训后参加支援亚运的任务。集训半个月,排练的节目已具雏形,李扎实只能当一名替补演员,他心有不甘,找到教练给他开小灶,就连吃饭走路都比画动作。为了增强臂力使动作更标准,他见门框就拉,战友们调侃:“别把房子拉塌了!”10天后,机会来了———一名正式演员患重感冒,需要从替补演员中挑一名顶上。李扎实如愿摘掉“替补”的帽子。

  没想到,不久李扎实也患了重感冒。一想到被自己顶替的那位“感冒兄”,李扎实咬咬牙坚持训练。靠着一股韧劲,他坚守住了“阵地”。离亚残运会开幕只剩半个月,导演组计划抽调李扎实和另外两名素质最全面的正式演员组成“万能替补队”,遇紧急情况能随时顶替场上每一个位置。李扎实很清楚,现在当替补,最终上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个辗转反侧的夜晚,李扎实想到那些凌晨一两点为他们送饭的炊事班战友,想到深夜为他们巡诊的卫生队军医,想到那些为他们站岗值勤的哨兵……“别人都能做幕后,我为什么就不能!”

  花絮

  道具就是武器

  色彩斑斓的灯光下彩旗飞舞,训练日的某个晚上11时许,75737部队正在奥体中心组织节目排练。指挥台上,被称为“袁导”的四营副教导员袁志彬一手拿着话筒,一手拿着激光笔指挥着训练。这天他们第一次拿到了正式演出的道具———一面黄色的彩旗,官兵们排练的激情异常高涨,袁导对排练效果很满意,于是下达了“坐下休息五分钟,旗置于左侧地上”的口令。

  官兵坐下后,袁导却发现大家的彩旗全都靠在了肩上,有的靠左肩,有的靠右肩,显得很不整齐。于是他用激光笔朝台下指了指并对着话筒重复了一遍“旗置于左侧地上”的口令,但下面似乎还是没反应。由于隔得太远,他也不清楚到底出了什么事,刚想发火,腰上对讲机里的话让他沉默了———“道具就是武器”。原来,官兵们心疼手中的彩旗,担心放地上会弄脏。

  采写:南都记者 吴梦纾

编辑:王晓蕊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