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四川灾区百日见闻:伟大的党 优越的制度 坚强的人民

时间:2008-08-21 11:03   来源:光明日报

  汶川大地震百日祭的前几天,重回灾区,听到的不再是哀叹,看到的不再是废墟。1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一排排蓝色板房整齐排列;水电卫生设施、学校医院各自就绪;一块块农田绿意盎然,大片即将成熟的玉米摇曳生姿;一户户人家又见炊烟,人们喝茶纳凉,打牌聊天;一条条重新畅通的道路上,全国各地的支援物资正络绎而来……见过百日前满目疮痍的情形,此刻涌上心头的,不是平静,而是巨变背后深深的感动!百日来,从抢险救灾到重建家园,这场战役打得艰苦!打得壮烈!正是全国人民上下一心的顽强拼搏,灾区人民才迎来了一个个新的日出。

  采访中,不止一位乡亲拉着记者的手发自肺腑地说:这次我们深深感到,党离我们最近,国家最温暖,人民最团结!

  “共产党好,是真好”

  再走龙门山那条盘旋的山路,才发现景致原来这么美!5月中旬来这里时,山顶还不时有巨石滚落,举步维艰。现在,已经清理干净的道路畅通无阻,不时有运着山货的卡车从身边开过。在帐篷和遮阳伞搭起的临时小饭店里,我们偶遇祭奠亲人回来的几户人家,他们相互打招呼、握手,各自坐下来点菜吃饭。这个挂着“抗震救灾灾后隆重开业”横幅的饭店坐落水边,原是做“农家乐”旅游生意的,现在专事餐饮,老板娘笑着告诉我们,顾客消费得起,生意做得起,收入稳定,心里挺踏实。

  这一句“踏实”,是百日后灾区生活恢复常态的写照,更是人民对党和政府的信心。

  说到亲赴灾区的中央领导,村民们满怀崇敬;说到带领全村灾后重建的村党委会,村民们也是赞不绝口。他们感叹:“共产党好,是真好!”73岁的宝山村党委书记贾正方说:“地震虽然震垮了我们的厂房,却震起了我们的精神!党中央这次反应这么迅速,工作落实这么到位,我们基层党组织也更团结,更奋进!”这位双目失明的抗震老英雄胸前别着鲜红的党徽,和村委会楼上悬挂的党旗交相辉映,为抗震救灾的力量源泉作着诠释。现在宝山村的生产已经恢复70%,粮食增收,人们脸上写满了胜利的喜悦。

  到绵竹采访的路上,跟一个刚刚从地里耕作回来的大叔攀谈,知道我们是记者,他显得格外激动,说起话来胡子都一翘一翘的:“记者同志,请你们一定要报道一下,这次地震我们这一家多亏了共产党噢!”地震时他们家人幸免于难,但是所有的财产都没了,“要不是党和政府关心,我们可要出去要饭了。”现在,他们全家都住进了板房,“前不久江苏省领导来给我们挨家挨户送钱,”说到这里,他的眼睛红了,“记者同志,请你们代表我们全家通过你们的报道感谢党,感谢政府。”

  记者感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有的中国人凝聚成一种向心力,迸发出世所罕见的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精神。老百姓的口碑,就是对我们党的威望的最好的衡量。

  “《社会主义好》那可不只是唱唱的”

  如果不是这次重返灾区,我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机会看到这样的奇观。在绵竹,行至一座桥上,随行的绵竹市教育培训中心罗主任对我说:“老郑,来,给你看看世界上最大的板房区。”一下车往桥下望去,嚯,好大一片“板房海”!在平整出来的一片开阔地上,一排排簇新的板房整齐排列,一眼望不到边。“这得有上万套吧?”我感叹。“那是,”罗主任接了话茬,“要不能说这是全世界最大的板房区吗,也就中国人,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建好这么多安置房,帮助这么多灾区群众解决基本生活。”

  细细看去,板房前竖起了天线杆,那是为确保灾区群众能够同全国人民一道观看奥运;房前屋后都晾晒着衣物,天真烂漫的孩子恢复了往日的活泼,在纵横的小巷里追逐嬉戏。板房屋顶的颜色还不一样,红顶的是医院、卫生所、学校、水房和洗手间等公共设施,蓝顶的是百姓的居住房,颜色鲜艳分明,让人眼前一亮。在红色与蓝色之间,有一面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罗主任说,那是绵竹高中。

  眼前所见,让我想起胡锦涛总书记在震后第一时间提出的要求:“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处。”这次大地震,震级之高,破坏力之大,灾情之严重,重建之艰巨,实属罕见。当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之后,回头再想,这个前人难以实现的任务,今天已经壮观地成为现实,这是多么来之不易啊!这次抗震救灾不仅是对民族精神的一次洗礼,也是对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以及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次检验。

  截至8月6日,四川省城乡因地震造成住房损毁的445.4万户家庭,基本实现了住房过渡安置。国外有媒体评论说,在人类抗击特大自然灾害的历史上,这样大的安置规模,这样快的安置速度,堪称奇迹。

  在彭州一处灾民安置点,热情的小王拉着我一定到她的新家看看。大约六十平方米的房子被隔成里外两间,电扇、电饭锅是从倒塌的家里挖出来的,单人床、被褥、大彩电是政府统一发的,每家还配了一个卫星接收器,她说,“收的节目可多了!”问她对现在的生活条件是否满意,她连说了三个“满意”,“怎么可能不满意?我妈说,要在旧社会,这么大的天灾,早就出去逃荒要饭了,现在有吃有穿有住,还有什么不满意?”一位蹲在门外抽烟的老大爷在门框上敲了敲烟袋说:“《社会主义好》那歌可不只是唱唱的,你们都生在了好年代,根本不知道旧社会的情形,别说这么大的灾难,就是再小两级的地震,光震后那个瘟疫就能要了咱全村人的命。”

  一路采访,一路可见“福建彭州心连心,灾后重建一家亲”、“心系绵竹、川苏情深”这样的横幅……在灾区,我们处处看到的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景象。按照党中央提出的“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对口支援机制,20多个省市的10余万援建大军云集四川,他们解决的是世界级难题——要救助4600多万受灾群众,要转移安置1400多万人,这两个数字,相当于有些国家一国或几国的人口总数;防止灾后疫情,严峻程度不亚于当年的非典。再往前看,全军和武警11万精锐部队20余个专业兵种雷霆挺进,震后短短几天就打通生命线,专业救援队和数万医务人员覆盖到每一个受灾村庄,一个又一个奇迹被创造……灾区群众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妥善安置,这么大的天灾之后没有大疫。中国举全国之力让世界看到:灾难有多大,中国就有多强!

  记者感言: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社会主义的一个优势,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个重要概括。对于地震这种巨大的自然灾害,人类目前还无法预防,但在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蓄起来的空前强大国力支撑下,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快最好地取得了抗震救灾的阶段性胜利,这正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的伟大胜利。

  “只要有双手,生活就会变好”

  立秋已过,天府之国又到了收获的季节。

  每天在外采访,都能见到大车小车在收割庄稼,宽阔的公路边上晾晒着玉米。在进山的公路边,我曾遇到一个背着背篓的农民,篓里是金灿灿的玉米,压弯了他的腰,问他今年收成怎样,黝黑、憨厚、挂满汗珠的脸上绽开了笑容:“今年收成比往年还好呢。”

  面对大灾大难,灾区人民选择了坚强,也收获了希望。五月份在灾区采访的时候,这里已经开始恢复生产,这次再来,虹口的枇杷已经成熟,丰收的喜悦将残留的阴影冲得烟消云散。河流壅塞,灌溉缺水,山前平川百万亩水稻迅速改种玉米、蔬菜;交通阻隔,运输困难,汶川上万吨蔬菜绕道千里紧急抢运成都、广州。一个月前,四川省农业厅向全国人民报喜:大灾之年四川喜获丰收,粮食增产1亿斤,油菜子增产超过3亿斤!

  灾后重建,灾区人民提出了“不等不靠,生产自救”的口号,饱受灾难的灾区人民没有怨天尤人,他们说:“只要有双手,生活就会变好。”

  地震毁了田,砸垮了房,却没有砸倒坚强的灾区人民。在映秀的一个灾民临时安置点,一个老人告诉我,他的儿子、儿媳在两个月前跟其他二十多个重灾区的年轻人一起去了广州打工:“我们还要生活,不能光靠救济,那是拖全国人民的后腿。”

  东方汽轮机厂位于绵竹市,是距震中最近的大型企业,“严重”二字已经不足以形容它的受损程度。在废墟上,东汽员工不眠不休奋起自救,二十多天后,东汽第四分厂恢复生产,本来是三班倒的上班制度因为重建任务的艰巨改成了两班倒,休息日也由两天减成了一天,大家没有怨言,就是一个字——干!东汽第四分厂李传军厂长告诉我:“大家都憋了一股劲儿,都拼了命加班赶工。”100多个日日夜夜,东汽人的努力换来了成就:5月20日,该公司灾后首批风电机组发往山西;6月3日,重型燃机主机启运福建;6月20日,八台工业汽轮机下线发运……现在,他们接到的订单比地震前还多!

  “地震是暂时的,发展是永恒的。”灾区人民的信念催人奋进。如今,四川省因灾停产规模以上的企业已有83%恢复生产,商业网点九成以上恢复营业。

编辑:王晓燕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