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百年:一位历史学家的辛亥烙印

时间:2011-10-07 15:50   来源:新华网

  “这里曾经是林则徐禁烟运动的起点,洋务派后期巨擘张之洞实施‘新政’的所在,大革命时期的心脏、国民政府的所在地,继之又是土地革命最活跃的区域之一,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建设重点区,时下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试验区……”

    历史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冯天瑜在给记者历数湖北近现代发生的重大事件之时,强调尤其不可忘记,二十世纪初叶,反清革命运动自这里风起云涌,发生了结束中国两千年专制帝制的新军暴动——辛亥首义。

    年已七旬的冯天瑜教授至今仍然笔耕不辍,活跃在辛亥革命史的研究领域。辛亥革命百年之际,他60万字的新书《辛亥首义史》出版,不仅以务实的考据功夫,对武昌首义前后一系列史实进行重新考证和逐一梳理,而且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理解,探讨了辛亥首义发生、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与或然性。

    “辛亥首义,是共和旗帜下第一次成功的城市起义,展现了近代城市文明突破专制帝制的强烈诉求。”冯天瑜说,正是自幼生活于首义之城武昌城内,使他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有了一种特殊情怀,产生了特别浓厚的兴趣,并促使他从一个生物学的学生,“半路出家”转而专攻文史。

    小时候读小学、读中学,每天都会经过一些特别的地方,蛇山脚下的“黄克强塑像”,蛇山头耸立的“奥略楼”,阅马场上的“红楼”(湖北军政府旧址)、“孙中山塑像”、“黄兴拜将台”……那些都是辛亥革命的遗址旧迹,在他心里打下了十分深刻的烙印。

    冯天瑜有时还会去武昌造船厂参观,那里竟是湖广总督署的旧址;去湖北省总工会,那二层砖木结构的楼房,原来就是首义第一枪响起的工程八营营房;到首义路、起义门,武昌起义的士兵首先便夺占此处……“对于我们这一代人而言,辛亥革命还是去古未远的历史事变,许多人与事似乎并不遥远,伸手便可触及。”冯天瑜说。

    在他的记忆里,年幼时的邻居谢老太太,就曾在黎元洪府上帮佣。谢老太太曾经给他们讲过一些“都督府”的生活细节,比如黎府后厨,凡炸了鱼肉或豆制品的油,是决不留用的,一概倒掉。这对童年的冯天瑜来说,是大觉惊讶的事情:食油这么贵重,怎么可以炸后即倒呢?

编辑:郜利敏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