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福州古厝勾连两岸乡愁

2020-09-29 13:07: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中新社福州9月28日电 (记者 林春茵)残破木楼变身旧时光沉淀的旅馆,乡人长辈旧照投影在路旁影壁上,木插销木门装在公厕里……6年来,来自台湾的乡建团队在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的嵩口镇,进行了一场乡土活化实验,备受两岸业界关注。

  如今,在福州的永泰、闽清、晋安等地,越来越多台湾乡建乡创团队的身影活跃于此,从事古厝保护、修复工作,共建大陆美丽乡村。

  古厝勾连乡愁

  海峡两岸古建筑交流研讨会27日在福州举办,探访福州周边的嵩口古镇及爱荆庄、青石寨等百年庄寨成为此次研讨会的重要活动。研讨会上,如何集结两岸乡建力量保护闽台古建筑,也成为台北科技大学、成功大学、逢甲大学等多所台湾高校学者关注的议题。

  台湾艺术大学艺术管理与文化政策研究所客座教授李乾朗,去年用三天时间走访了永泰10个庄寨,并为永泰庄寨建筑群绘制“穿墙透壁”的结构图。他在此次研讨会上以透视台湾庙宇建筑架构,细致分析了闽台宫庙建筑风格异同。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专业学术委员会副会长戴志坚犹记得,30年前,李乾朗带数十人参访团到大陆探访古建筑,两人第一次见面就很投机,携手走了十余天,踏遍闽南古民居,十分畅快。有一次李乾朗赴西安开会,提前十几天便到了,把古城周边走了个遍,“那种对大陆古建筑古迹的爱,相当充沛”。

  曾为李乾朗探访庄寨当向导的永泰县古村落古庄寨保护与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培奋对记者说:“当老家这些古老沧桑的庄寨建筑被台湾教授用剖面、掀顶、鸟瞰等透视角度描画出来,那么陌生那么美,我们震撼于‘家’的空间美感和内外玄机。”

  保护需要“陪伴”

  近年来,福州古厝保护方兴未艾,为台湾乡建团队提供用武之地。台湾团队在嵩口古镇“陪伴式”服务成为样板。两岸专家们也期冀两岸设计师以长远和深厚的使命感,注入文创概念,保存和再利用闽台文化资产。

  台湾华梵大学建筑学系教授徐裕健曾努力保存台湾三峡老街传统建筑风貌,唤醒乡民对家乡的自豪之情。“活化再利用文化资产一定要显示在地文化特质,要有耐心、持续有序经营。”徐裕健说,“我们从先人手上接过文化资产,也应该完美无瑕地交给后人。”

  福州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教授张鹰说,乡村振兴需要警惕移植外来产业,“我们的乡村文化资源多元多样,一定要从当地资源出发,农业是有希望的。”

  “即使是一面鹅卵石墙也能看出有没有急功近利。过去用鹅卵石砌垒得密不透风,石缝间用沙灰填埋,甚至放些草籽,绝不是现在在水泥上填几颗石头。”戴志坚批评“喊口号式”的乡建方式,“很多工匠经验就靠传帮带,行政指令要放松,时间也要放长。”

  原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主任谢必震遍访两岸家祠宫庙,他认为,诸子百家学术都浓缩在石雕、木刻、泥塑、彩绘等艺术精品中,这些古建筑的装饰不但可以成为两岸文创业者的灵感,还可激活古建筑主题的文旅业。

  “陪护式乡建,设计师们和村民一起做在地化文创,落实到生活形态,才不会让古建筑‘很空’。”福建工程学院台籍教授杨宝华说,大陆政策和资源正倾注于乡村振兴,吸引两岸青年人进来,“我也愿做文史的解说者和文创的提倡者”。(完)

[责任编辑:杨永青]